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物色旁求至汉庭,一宵同寝见交情。
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名。
这是一首描写友情深厚、赞美历史人物的诗句。"物色旁求至汉庭"表明诗人追寻古人的踪迹直到汉代皇帝的宫廷,显示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探究之心。"一宵同寝见交情"则是指通过一夜的共宿,可以看出深厚的情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严子陵(即著名的隐士严光)之间不仅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而且情感上也有着深刻的交流和理解。
"先生不入云台像"中的“先生”指的是严子陵,而“云台像”则是指当时宫廷中对功臣或德高望重者的塑像以资纪念。这里意味着严子陵虽然品德高尚,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荣誉,体现了他超脱世俗、清高自守的个性。
"赢得桐江万古名"则是指严子陵隐居在桐江(今浙江桐庐),他的名字和事迹将会流传千古。这里的“赢得”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的精神胜利,显示出诗人对严子陵不仅有敬意,更有深深的赞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荣耀、追求精神独立的思想理念。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
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
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
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祗欠猿声与鸟啼。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
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