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
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气息。开篇“春半梁山正落花”即设定了季节和地点,让人联想到春日里繁花飘零的情景。“台衡受律向天涯”则营造出一种宏伟壮观,台衡指的是高大建筑的平衡与对称,而“受律向天涯”则使人想象到这些高耸的建筑似乎要触及天际。
接着,“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两句,通过猿啼和流水的声音,以及春色的变化,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猿声代表了深山幽谷的野趣,而“江色绕千家”则展现了江水带给沿岸居民的宁静与富足。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两句描写了清晨和夜晚的景象。“风吹画角”让人联想到古代画家在野外写生的情景,而“孤城晓”则透露出一丝边塞的寂寞与苍凉。接下来的“林映蛾眉片月斜”则是夜晚的描绘,月光通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山溪小径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氛围。
最后,“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两句,则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赞美与期许。诗人似乎已经参观了某座古庙,对于那里的历史故事和智慧给予高度评价;而“新文更喜报金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文学作品的喜爱,可能是在期待着能够听到关于蜀地(今四川地区)的盛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不详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霜叶飞红过夏墟,金风吹雁集荒渠。
鞭挥清渭分流外,目送乌江远树馀。
五子歌声犹在耳,十旬猎迹已成畬。
天时人因堪惆怅,闷对牙旗展簿书。
西楼回起寒原上,霁日遥分万井间。
小苑城隅连渭水,离宫曙色近京关。
亭皋寂寞伤孤客,云雪萧条满众山。
时命如今犹未偶,辞君拟欲拂衣还。
柳陌乍随州势转,花源忽傍竹阴开。
能将瀑水清人境,直取流莺送酒杯。
山下古松当绮席,檐前片雨滴春苔。
地主同声复同舍,留欢不畏夕阳催。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
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
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
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