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其一)

要知滁上兴如何,养拙偷安幸亦多。

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裤襦歌。

公馀处处携山屐,官酝时时泛海螺。

病眼白头唯醉睡,朝廷好事不闻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标题为《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其一)》。诗中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滁州担任地方官时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要知滁上兴如何,养拙偷安幸亦多。”这里,“滁上”指的是滁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滁州生活的满足与喜悦,以及在这里能够享受一种隐逸自在的生活。"养拙"意味着不求进取,不争名利,而是保持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偷安”则指的是在平静中寻找幸福,避开世俗纷扰。

“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裤襦歌。”这两句诗反映了滁州官员生活的简单与富足。"小郡"即小县城,"无衣袄使"意味着没有繁重的税收任务;“丰年”指的是农业丰收的年份,而“兼有裤襦歌”则是说在这样的好年景中,人们还能享受到穿上新装束和唱歌的欢乐。

“公馀处处携山屐,官酝时时泛海螺。”这两句诗描述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员的日常生活。"公馀"即公共的休息之地,"携山屐"意味着在闲暇时光带着锄头去田野劳作;“官酝”指的是官府酿造的酒,而“泛海螺”则是说有时还会乘船泛舟,用海螺作为乐器。

最后两句,“病眼白头唯醉睡,朝廷好事不闻他。”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一种逃避态度。"病眼"可能是形容诗人自己视力衰退或心灰意冷的状态;“白头”则象征着年老和沧桑;而“唯醉睡”意味着通过饮酒和睡眠来忘却烦恼。最后,“朝廷好事不闻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之事的漠视态度,宁愿远离那些喧嚣与纷争。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幽默感、自在心态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位地方官员对平凡生活的珍惜,以及对于仕途浮华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成武县作

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

雨菌生书案,饥禽啄印床。

犹惊写秋卷,槐砌落花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扬州道中感事兼简史馆丁学士

淮边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顾我尚骑天厩马,共君遥想鼎湖龙。

贾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宪宗。

携手驿桥残照里,断魂空对隔江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有伤

壁上时牌催昼夜,案头朝报见存亡。

悬车又丧司空相,延阁新薨贾侍郎。

陶铸官资经化笔,品题名姓在文场。

穗帷一恸无由得,徒洒春风泪数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有怀戚二仲言同年

闻说去官常,悽悽返故乡。

与君同甲子,似我有文章。

憔悴衣衫绿,蹉跎鬓发苍。

此身知幸处,曾得紫微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