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寄(其二)

愧不柯山与执经,曾将尺纸话飘萍。

六年忆别心如醉,一日相逢眼倍醒。

结友苦无鸥共志,癖书瘦得鹤同形。

自怜所性惟方拙,水洁山高即座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我感到惭愧,未能像在柯山讲经那样专注,曾以一张小纸片传递过漂泊的友情。
六年分别,记忆中你的身影如梦似醉,一旦重逢,眼前景象清晰无比。
长久以来想与你成为知己,却苦于无人能共享鸥鸟般的志趣,读书使我消瘦,仿佛与鹤共形。
自知本性只有一颗方正笨拙的心,水的洁净、山的峻峭便是我座右铭的写照。

注释

愧:惭愧。
柯山:比喻专注或学问深厚的环境。
执经:讲经说法,比喻学术研究。
尺纸:小幅纸张,象征简短的交流。
飘萍: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忆别:回忆离别。
心如醉:情感深沉,如醉酒般难以自持。
眼倍醒:眼睛因重逢而格外明亮。
结友:结交朋友。
鸥共志:鸥鸟自由飞翔,象征志趣相投。
癖书:酷爱读书。
鹤同形:形容消瘦如鹤。
所性:本性。
方拙:方正而不圆滑。
水洁山高:比喻高尚的品质和环境。
座铭:座右铭,常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又寄(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情深切怀念和自我性格鉴赏的小品。

“愧不柯山与执经”开篇即展现了诗人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柯山指的是古代儒家圣地,而执经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接着,“曾将尺纸话飘萍”表达了诗人在过去与朋友交流思想,讨论诗书的情景,这里的“尺纸”象征着文墨往来,而“飘萍”则给人一种飘逸不羁的感觉。

“六年忆别心如醉,一日相逢眼倍醒”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离别之痛和偶遇时的欣喜。诗人通过这两句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六年的长久等待与一天的意外重逢都让人的情绪在瞬间得到释放。

“结友苦无鸥共志,癖书瘦得鹤同形”则描绘了诗人对于难以寻觅知音的哀伤。鸥是古代传说中能与孔子对弈的神鸟,这里代表着志同道合的朋友,而“癖书”则指那些珍贵的书籍,通过“瘦得鹤同形”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于这些精神食粮的依赖和痴迷。

最后,“自怜所性惟方拙,水洁山高即座铭”是诗人对自己的个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里的“方拙”意味着诗人的性格直率而不擅长交际,而“水洁山高即座铭”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在清净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状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学问以及个性认知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龙湫

总是佳山水,龙居又不同。

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

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

高秋看不厌,宴坐雨声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仁静山房为孙君赋

一庐含万象,古意在听琴。

虽有种瓜事,却无锄草金。

山幽驯野鹿,树老带巢禽。

自得延生法,从渠事养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元夕

一来生万感,动是两番春。

俗朴少灯火,年丰多醉人。

远乡犹有旧,明月只如新。

无奈梅花落,相看老树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斗山接待

云水无南北,几人相往还。

井深应接海,石显为开山。

佛塔寒流上,渔帆夕照间。

何当脱尘鞅,分石伴僧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