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旱行三首(其二)

皇天不雨一百日,千丈空潭断馀湿。

连山出火槁叶黄,大野扬尘烈风赤。

田家父子相对泣,枯禾一茎血一滴。

中夜起坐增百忧,云汉苍苍星历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农民的痛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句“皇天不雨一百日”,开篇即点明了长时间无雨的状况,暗示了自然界的异常与人类生活的困境。接着,“千丈空潭断馀湿”一句,通过描写干涸的潭水仅剩微弱的湿润痕迹,形象地表现了干旱的程度之深,水的稀缺之甚。

“连山出火槁叶黄,大野扬尘烈风赤”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连绵的山岭因缺水而仿佛燃烧,树叶枯黄;广阔的田野在烈风的吹拂下尘土飞扬,一片赤红。这些景象不仅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也暗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田家父子相对泣,枯禾一茎血一滴”将视角转向了普通农户的生活。面对枯萎的庄稼,他们只能相视而泣,每一根枯萎的稻穗都像是滴落着血泪,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们的绝望与痛苦。

最后,“中夜起坐增百忧,云汉苍苍星历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感慨。在深夜,他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展现了元代社会中干旱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苦旱行三首(其三)

吴乡白波田作湖,越乡赤日溪潭枯。

衾绸不换一斗米,细民食贫衾已无。

连艘积廪射厚利,乌乎此曹天不诛。

闻道闽中米价贱,南望梗塞悲长途。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落叶行

山窗独眠抱秋冷,四壁无声中夜醒。

天清急雨忽万点,月出枯蛇纷众影。

开门飒飒非故林,满空乱叶抟愁阴。

石涧流红□泉咽,藓痕掩碧孤蚕吟。

高秋共谁听萧瑟,却忆江南远游客。

楚天摇落白日高,万里扁舟荡秋色。

江南客来归,山中叶亦稀。

相思绕遍寒树下,有恨愿随秋风吹。

山空夜寒风渐微,惨惨霜露沾人衣,哀鸿独叫残云飞。

形式: 古风

春雨晚潮图

昔年曾看钱塘潮,龙山山下乘春涛。

中流回首洲渚变,孤塔不动青崖高。

云昏水暗雨阵黑,雪喷电转潮头白。

浙江亭远乱帆飞,西兴渡暝千花湿。

空江茫茫魂欲断,归来十年惊复见。

浩荡东风满画图,淋漓海气飞人面。

春深故国芳草生,鸱夷遗恨何时平。

重游吊古惜未得,掩卷歌罢空含情。

形式: 古风

燕子行

清江朱楼相对开,去年燕子双归来。

东风吹高社雨歇,一日倏忽飞千回。

翻身初向烟中没,掠地复穿花底出。

花飞烟散江冥冥,城郭参差满斜日。

无情游子去不还,短书寄汝秋风前。

绣帘不卷春色断,空梁泥堕琵琶弦。

飞樯冉冉潇湘浦,春尽天涯路修阻。

一夜相思柳色深,独上楼头泪如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