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旱行三首(其三)

吴乡白波田作湖,越乡赤日溪潭枯。

衾绸不换一斗米,细民食贫衾已无。

连艘积廪射厚利,乌乎此曹天不诛。

闻道闽中米价贱,南望梗塞悲长途。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社会中因干旱导致的粮食短缺和民众生活的困苦。诗人通过对比吴地和越地的自然景象,以及对百姓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苦难。诗中提到“吴乡白波田作湖”,形象地描绘了吴地因干旱而湖泊形成的景象;“越乡赤日溪潭枯”则反映了越地因烈日炙烤而溪潭干涸的情景。这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干旱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

接着,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这场灾难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衾绸不换一斗米,细民食贫衾已无。”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百姓为了生存,不惜牺牲衣物以换取食物的悲惨境况。同时,“连艘积廪射厚利,乌乎此曹天不诛”表达了对那些囤积粮食获取高额利润的富商的谴责,认为他们应该受到天谴。

最后,诗人提到听说福建的米价相对便宜,但又感叹于运输困难和长途跋涉的艰辛,表达了对解决粮食问题的迫切愿望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痛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落叶行

山窗独眠抱秋冷,四壁无声中夜醒。

天清急雨忽万点,月出枯蛇纷众影。

开门飒飒非故林,满空乱叶抟愁阴。

石涧流红□泉咽,藓痕掩碧孤蚕吟。

高秋共谁听萧瑟,却忆江南远游客。

楚天摇落白日高,万里扁舟荡秋色。

江南客来归,山中叶亦稀。

相思绕遍寒树下,有恨愿随秋风吹。

山空夜寒风渐微,惨惨霜露沾人衣,哀鸿独叫残云飞。

形式: 古风

春雨晚潮图

昔年曾看钱塘潮,龙山山下乘春涛。

中流回首洲渚变,孤塔不动青崖高。

云昏水暗雨阵黑,雪喷电转潮头白。

浙江亭远乱帆飞,西兴渡暝千花湿。

空江茫茫魂欲断,归来十年惊复见。

浩荡东风满画图,淋漓海气飞人面。

春深故国芳草生,鸱夷遗恨何时平。

重游吊古惜未得,掩卷歌罢空含情。

形式: 古风

燕子行

清江朱楼相对开,去年燕子双归来。

东风吹高社雨歇,一日倏忽飞千回。

翻身初向烟中没,掠地复穿花底出。

花飞烟散江冥冥,城郭参差满斜日。

无情游子去不还,短书寄汝秋风前。

绣帘不卷春色断,空梁泥堕琵琶弦。

飞樯冉冉潇湘浦,春尽天涯路修阻。

一夜相思柳色深,独上楼头泪如雨。

形式: 古风

舟行得风

江豚卬鼻濆惊波,秋来江风西北多。

掣帆鼓篷疾于电,银屋怒拥高嵯峨。

江南江北青山色,著意相看忽如失。

我行小迟亦何害,人生取快宁多得。

贾人舟子勿啸呼,野有垂泣耕田夫,三月不雨田水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