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军曹比部移虔州

要知贤者善居官,法自严明性自宽。

黠吏欲欺难作计,愚民初惧久方安。

狱辞大小情皆见,市物公私价一般。

农力不闻供土木,穷阎犹得免饥寒。

星为二使来巡抚,考未三年悉可观。

剧郡便当烦镇守,君恩宁许更盘桓。

两轓赣水行非远,五裤旴江日渐单。

从此天衢龙跃去,野人怀德谩悲酸。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要知道贤能的人善于做官,法规严格而性情宽和。
狡猾的官吏想欺骗很难得逞,愚昧的百姓起初害怕但时间久了会安定。
审讯记录无论大小都能体现案件实情,市场买卖公私价格公平一致。
农民的劳力不用于修建宫室,贫困人家也能避免饥饿和寒冷。
两位星官作为使者前来巡查安抚,三年考核的成绩都值得一看。
治理繁重的郡县应适当加强镇守,皇上的恩典怎能允许他们长久逗留。
从赣水到旴江,两辆马车的行程不算远,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季临近。
从此以后,朝廷的道路如同龙腾飞跃,百姓虽然怀念他们的恩德,却只能悲伤感叹。

注释

贤者: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法自严明性自宽:法律公正严明,官员性情宽厚。
黠吏:狡猾的官吏。
愚民:无知或淳朴的百姓。
狱辞:审讯记录。
土木:指宫殿或大型建筑。
剧郡:政务繁重的郡县。
盘桓:逗留不走。
赣水:河流名。
旴江:河流名。
天衢:朝廷的道路。
怀德:怀念恩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官员形象,开篇即强调贤能之官的居官之道,法度严明而性情宽厚。接着描述了官府中的情景,黠吏企图欺瞒却难以施计,而愚民初闻消息时虽有惧意,但久之则安然自得。诗人通过狱辞大小事皆显露真情,以及市中物品公私价格一致,展现了官府的公正与透明。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赞扬了农民的勤劳,不仅供养国家,还能在贫困之境免于饥寒。星象变化预示着朝廷派遣二使巡视考核,未及三年便能观察其成效。对于那些治理有方的地方官员,诗人认为君恩难以长久,恐怕还需再次盘点。

最后几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两轓之水不远,五溪之江日渐清澈,从此天道畅通,龙跃而去,而野人心怀官员的德政,感慨悲酸。这首诗通过对理想官员和治理效果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象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宁的向往。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春

送尔归天去,天应解祸淫。

物生谁得所,我见独伤心。

好景吟来遍,芳樽醉不禁。

东风别无用,百草已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觉师西游乞御书

累圣多材艺,留神翰墨间。

皇坟非小道,玉版遍藏山。

上士持三学,西行谒九关。

奎华如可捧,归伴白云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流人

人情自古怕迁移,更去南方路险巇。

从此异乡谁是侣,只应明月解相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傅野

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

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