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送尔归天去,天应解祸淫。

物生谁得所,我见独伤心。

好景吟来遍,芳樽醉不禁。

东风别无用,百草已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送你回归那天空,天空或许能消解你的灾祸和罪恶。
世间万物何处安身?只有我独自感到悲伤。
美好的景色吟咏无数遍,美酒也无法抵挡我的愁绪。
春风不再有用处,因为大地已长满茂盛的草木。

注释

送:送别。
尔:你。
归:返回。
天:天空。
解:消解。
祸淫:灾祸和罪恶。
物生:世间万物。
得所:找到归宿。
我见:我看到。
独:独自。
伤心:感到悲伤。
好景:美好景色。
吟来遍:吟咏无数遍。
芳樽:美酒。
醉:醉倒。
不禁:无法抵挡。
东风:春风。
别:不再。
无用:没有作用。
百草:各种草木。
成林:长满茂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春》,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不舍和感慨。诗中“送尔归天去,天应解祸淫”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将春天比作一个即将离去的人,通过“送别”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逝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接着,“物生谁得所,我见独伤心”两句,诗人感叹万物更新,而自己却只能目睹春色难留,内心充满了哀伤和孤独。这里的“独伤心”,强调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是对春天即将消逝的一种深切感受。

第三句“我见独伤心”中的“我见”,则突出了诗人个体的视角与感受,强化了主观情感的表达。下一句“好景吟来遍,芳樽醉不禁”,通过对美好春光和酒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面对春天离去时的一种放纵自我、饮酒忘忧的情态。

最后两句“东风别无用,百草已成林”则是对春天过后景象的描写。这里的“东风”,通常象征着生长与温暖,但在此处却显得有些无用,因为春天已经过去,而“百草已成林”的景色,则预示了夏季的到来,增强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送别的情境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切的情感反应。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觉师西游乞御书

累圣多材艺,留神翰墨间。

皇坟非小道,玉版遍藏山。

上士持三学,西行谒九关。

奎华如可捧,归伴白云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流人

人情自古怕迁移,更去南方路险巇。

从此异乡谁是侣,只应明月解相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傅野

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

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送薛经

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

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旧化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