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即事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晋阳这寒食节之地,风俗习惯自古流传。
春雨熄灭了龙蛇之火,春天在鸿雁飞翔的天空中苏醒。
泪流多了使流水上涨,歌声响起如同云彩旋转起舞。
向西望见介之推的庙宇,空留人们对他的同情与怀念。

注释

晋阳:古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寒食:节日名,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冷食。
风俗:传统的风尚、习俗。
雨灭:雨水浇灭。
龙蛇火:指寒食节禁火的传统,龙蛇为比喻,形容火势。
春生:春天复苏,生机勃勃。
鸿雁天:大雁飞过的天空,象征春天的到来。
泣多:泪水多,形容哀伤之情深。
流水涨:比喻泪水汇聚使河流水位上升,形容悲伤广泛。
歌发:歌声响起。
舞云旋:形容歌舞动态之美,像云彩一样旋转。
西见:向西望去。
之推庙:介之推的庙,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
空为:白白地,徒然。
人所怜:被人们所怜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寒食节气民俗画面,通过对比和意象展示了自然界与人间活动的和谐共生。

“晋阳寒食地”一句点明时令,寒食节气在晋阳城下所在地已成为习以为常的地理文化现实。"风俗旧来传"则表明这种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的两句,“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雨水浇灭了龙蛇般的烈火,象征着寒食时节的来临,同时也是新生命萌发的开始,这一生动图景通过“春生鸿雁天”展现得淋漓尽致。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两句则描绘了人们在这个节气中的情感和行为。泪水汇聚成河,歌声与舞蹈交织在一起,这种生动的场景不仅传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悦之情,也反映出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最后,“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两句表明诗人对于那些被遗忘的庙宇感到同情。"西见之推庙"中的“西见”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方向或地点,而“之推庙”则暗示了这些庙宇的废弃与孤寂。"空为人所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被遗忘之物的怜悯心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古代人民在寒食节气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关注和同情之心。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塞下曲四首(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塞下曲四首(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塞下曲四首(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徵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