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将北游留海昏而馀祐禅者自靖安驰来觅诗

暮烟重山翠,微风壮松悲。

吾为五顶游,税驾脩水湄。

阿馀幽国来,细路盘颠危。

裹饭夜兼程,杖笠寒相追。

入门一调笑,如获璧与圭。

问来何所欲,雅意在诗词。

念余绿发日,不减子辈痴。

是中有何好,迷著不自知。

败煤磨破砚,冻笔时呵之。

诗成思掀豁,熟读忘倦疲。

乃知少年病,根蒂老未移。

双林古禅宇,檀越多孝慈。

明年东游还,买山缚茅茨。

市蔬近易致,红饭熟夜炊。

得饱即甘寝,万事付儿嬉。

子辈当从我,林麓相追随。

十年何足道,乐死以为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北游,留下在海昏的场景,以及好友余祐禅者从靖安赶来寻求诗歌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暮烟重山翠”,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色苍翠,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微风壮松悲”一句,通过微风与松树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吾为五顶游,税驾脩水湄”表达了诗人即将前往五顶山游览,停下马车,在水边休息的场景,显示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阿馀幽国来,细路盘颠危”描述了好友余祐禅者从遥远的地方赶来,沿着曲折险峻的小路前来寻找诗人的画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诗歌的共同追求。

“入门一调笑,如获璧与圭”表现了两人见面后的轻松愉快,如同得到了珍贵的宝玉一般,强调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喜悦。

“问来何所欲,雅意在诗词”表明了余祐禅者来访的目的,是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的深厚感情。

“是中有何好,迷著不自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痴迷,即使知道其中的辛苦,也乐此不疲。

“败煤磨破砚,冻笔时呵之”描绘了诗人创作诗歌时的艰辛,需要克服物质条件的限制,如使用磨损的砚台和冰冷的笔,但依然坚持创作。

“诗成思掀豁,熟读忘倦疲”展现了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激情和投入,即使长时间创作也不感到疲惫,甚至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也能获得新的灵感和兴奋。

“乃知少年病,根蒂老未移”意味着诗人年轻时就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热爱已经深入骨髓,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双林古禅宇,檀越多孝慈”提到了诗人向往的修行之地,充满了佛教的慈悲与和谐。

“明年东游还,买山缚茅茨”表达了诗人计划明年东游后,购买山林中的小屋,过上隐居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市蔬近易致,红饭熟夜炊”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简单而充实,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得饱即甘寝,万事付儿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求,享受睡眠和与孩子的快乐时光,将其他事务交给孩子去处理。

“子辈当从我,林麓相追随”希望后代能够跟随他的脚步,一起在山林间生活,共享自然的美好。

“十年何足道,乐死以为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认为十年的时间不算长,只要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就是最大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游荐福题浅沙泉

六月稻田龟兆坼,十日愁霖潦翻室。

试来岩下酌此泉,□寒一泓无减溢。

以杯浮之著沙石,戏投鲋鱼露尾脊。

谁令空阶响环佩,卧听泠然心境寂。

诗成窗户湿空翠,便觉西山排闼入。

形式: 古风

狱中暴寒冻损呻吟

由心有痴爱,痴爱乃有业。

因业疾病生,痛此百骨节。

声相成呻吟,齿颊空咬龁。

侧眼看圜扉,以手枕匣褉。

观此心无形,安得有业结。

业结如空华,病宁有枝叶。

方作是念时,颠倒想即灭。

心造古佛样,路入法界辙。

稽首甘露味,销此烦恼热。

形式: 古风

御手委廉访守贰监勘钊庆裕二十三日复收入禁将入狱忧无人供饭有银一两钱六百以付来胜甫胜甫曰此止可办半月过此如何余默计曰有官饭耳

出狱未两月,单身寄孤馆。

别甑容搭馏,酬以涤碗盏。

那知复入狱,亲旧无半眼。

但馀半月粮,何以供岁晏。

摩挲没柄杓,准拟吃官饭。

来生空敛眉,其室亦喟叹。

丛林明白老,寰宇洪觉范。

所至神物护,尔辈见不惯。

我说此偈已,万象俱称赞。

形式: 古风

与黄六雷三

我觅应佣者,忽得黄与雷。

结束颇精悍,拱喏骇吾侪。

从余今几日,临事见肺怀。

立身守中直,勿自无疑猜。

为奴不欺主,乃是廊庙材。

何必弄笔语,然后为贤哉。

纷纷贵与贱,百年同一抔。

弛担坐亦汝,万事付浮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