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烟重山翠,微风壮松悲。
吾为五顶游,税驾脩水湄。
阿馀幽国来,细路盘颠危。
裹饭夜兼程,杖笠寒相追。
入门一调笑,如获璧与圭。
问来何所欲,雅意在诗词。
念余绿发日,不减子辈痴。
是中有何好,迷著不自知。
败煤磨破砚,冻笔时呵之。
诗成思掀豁,熟读忘倦疲。
乃知少年病,根蒂老未移。
双林古禅宇,檀越多孝慈。
明年东游还,买山缚茅茨。
市蔬近易致,红饭熟夜炊。
得饱即甘寝,万事付儿嬉。
子辈当从我,林麓相追随。
十年何足道,乐死以为期。
不详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由心有痴爱,痴爱乃有业。
因业疾病生,痛此百骨节。
声相成呻吟,齿颊空咬龁。
侧眼看圜扉,以手枕匣褉。
观此心无形,安得有业结。
业结如空华,病宁有枝叶。
方作是念时,颠倒想即灭。
心造古佛样,路入法界辙。
稽首甘露味,销此烦恼热。
出狱未两月,单身寄孤馆。
别甑容搭馏,酬以涤碗盏。
那知复入狱,亲旧无半眼。
但馀半月粮,何以供岁晏。
摩挲没柄杓,准拟吃官饭。
来生空敛眉,其室亦喟叹。
丛林明白老,寰宇洪觉范。
所至神物护,尔辈见不惯。
我说此偈已,万象俱称赞。
我觅应佣者,忽得黄与雷。
结束颇精悍,拱喏骇吾侪。
从余今几日,临事见肺怀。
立身守中直,勿自无疑猜。
为奴不欺主,乃是廊庙材。
何必弄笔语,然后为贤哉。
纷纷贵与贱,百年同一抔。
弛担坐亦汝,万事付浮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