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

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

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

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连绵的山脉中断处江水滔滔流过,红旗飘扬蜿蜒守护着上游之地。
帐下文臣如秦御史般翱翔施展才华,军前武将如汉诸侯般奔忙效力。
曾经陪同帝王在宫殿中升朝,想要拜见将领却只能进入鹤楼。
即使穿上红色官袍你也不要嘲笑,深厚的恩宠才能使人前往忠州任职。

注释

连山:连绵的山脉。
断处:中断的地方。
大江流:江水滔滔流过。
红旆:红旗。
逶迤:蜿蜒曲折。
镇上游:守护着河流上游。
幕下:帐下,指代幕僚。
翱翔:施展才华。
秦御史:古代官职,这里代表文臣。
军前:军营之前。
奔走:奔忙。
汉诸侯:这里象征武将。
陪剑履:陪同帝王上朝。
鸾殿:帝王的宫殿。
旌幢:古代军队中的旗帜,这里指代将领。
鹤楼:高雅的楼阁,这里可能指将领的府邸或办公地。
假著:假装或者暂时穿上。
绯袍:红色的官袍。
君莫笑:你不要嘲笑。
恩深:恩宠深厚。
始得:才能。
向忠州:忠州,古代地名,这里指被派往任职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连山一带的壮丽江景中,乘坐红色的帆船(旆)缓缓行进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作为幕僚或御史参与朝政的自豪与得意。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水画面,连山之巅江水奔腾,大江在此折断而形成壮观的景象。而“红旆”则是官船上的装饰,显示了乘坐者的身份和地位。

"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幕僚或御史在朝廷中的活跃角色,"翱翔"形容其在官场中的自由自在地位,而“奔走”则显示了他们在处理政事时的忙碌与重要性。

"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曾参与重大礼仪活动,与权贵同行,"剑履"指代官员的服饰和地位,而“鸾殿”、“鹤楼”则是皇宫中的建筑,象征着最高统治者的居所。

最后两句"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中,“绯袍”指代官服,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即将赴任忠州的职位,而“恩深”则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政治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自信、得意且不失庄重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官员在朝廷中的活跃状态和他们对于权力场合的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行香归

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

佩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

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西风

西风来几日,一叶已先飞。

新霁乘轻屐,初凉换熟衣。

浅渠销慢水,疏竹漏斜晖。

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鹤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西还寿安路西歇马

槐阴歇鞍马,柳絮惹衣巾。

日晚独归路,春深多思人。

去家才百里,为客只三旬。

已念纱窗下,应生宝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西岩山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