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玄志禅人请语

上人幼负凌云志,十五为僧今廿二。

鲸波不怕崄如崖,远涉要明西祖意。

老松阴下扣烟扉,未透慈溪劈箭机。

满口乡谈学唐语,帝都丁唤那斯祁。

粗拳便欲拦胸?,又恐傍观分背触。

快归省问老传衣,古涧寒泉休瞪目。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位高僧自小就有凌云壮志,十五岁出家现在已二十有二。
他不惧大海的险峻如同峭壁,远行是为了领悟西祖的深意。
在老松树荫下敲响禅门,他的智慧并未被慈溪的急流所阻挡。
他满口乡音却能娴熟运用唐言,京城之人唤他怎样的名字呢。
他试图以粗拳直击,却又担心旁观者会有所触动。
赶快回家向长辈请教衣钵传承,别只盯着古涧冷泉发呆。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幼负:从小就有。
凌云志:远大志向。
鲸波:比喻大海。
崄如崖:像悬崖一样险峻。
远涉:长途跋涉。
西祖意:西边祖师的教诲。
慈溪:可能指代某条河流。
劈箭机:形容思维敏捷。
帝都:京都。
丁唤:人们呼唤他。
那斯祁:可能是姓名或绰号。
粗拳:粗鲁的拳头。
?:通'觑',看。
背触:背后接触,这里指触动。
快归:赶紧回去。
老传衣:前辈的衣钵传承。
瞪目:睁大眼睛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绍昙的作品,题为《日本玄志禅人请语》。诗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僧人,他自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十五岁出家,现年已二十二岁。他不畏艰险,追求佛法的深邃,决心要理解并传承西祖的教诲。他在老松树荫下敲响禅门,试图穿透慈溪禅师的智慧之门,同时学习唐朝的语言,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人描绘了玄志禅人与人交流时的场景,他的言行举止既有力又谨慎,担心过于直接可能会让旁观者感到不适。他渴望尽快得到师父的指导,明白传承衣钵的重要性,暗示着修行之路的严肃和深沉。最后,他提醒玄志禅人,即使面对古涧寒泉的静谧,也不要忘记内心的求知若渴,保持谦逊和专注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比喻,展现了僧人的修行历程和禅修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禅宗对悟性的追求和对师徒传承的尊重。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

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

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

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

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

这回必要讨分晓,归问阿爷隆长老。

形式: 古风

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

牧间今年六十八,湖上掩关期养拙。

万缘不挂一丝头,对客懒饶三寸舌。

问吾道,秧田泼绿农誇好。

问吾禅,烟林噪晚声未闻。

无端外国人瞒我,插片木头讨甚么。

吃盏粗茶送出门,海山啼断催归鸟。

形式: 偈颂

见湖心老僧暑夜发书因成口占

八十山翁夜发书,援毫气蹙汗流珠。

自怜一把清闲骨,家火无端炼得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世尊乞食归放拄杖以手拄颐坐眠赞

雪岭曾经苦,勤行七佛仪。

持钵不得食,诈道不闻饥。六环锡重,无力扶持。

飏下拄颐眠一觉,梦中消息许谁知。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