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挽歌

草草闾巷喧,涂车俨成位。

冥冥何所须,尽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

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尔形未衰老,尔息才童稚。

骨肉安可离,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灵帐,庭宇为哀次。

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街头巷尾人声鼎沸,装饰华丽的车辆排列整齐。
深沉的冥想中,究竟需要什么,只是想要尽力满足生者的心愿。
北邙路虽然不远,但这次分别仿佛永别天际。
面对墓穴,我频繁抚摸棺木,悲伤至极却流不出泪水。
你的身形还未衰老,气息还带着孩子的天真。
骨肉亲情怎能分离,苍天啊,为何如此轻易地夺走生命。
居室即成了你的灵堂,庭院成了哀悼的场所。
如同《薤露》之歌,人的生命就像寄居在此般短暂。

注释

闾巷:街巷。
涂车:装饰华丽的丧车。
冥冥:深沉、迷茫。
生人:活着的人。
北邙:古代洛阳北郊的陵墓区。
至哀:极度悲哀。
尔形:你的身体。
骨肉:亲人。
皇天:古人对天的尊称。
灵帐:灵柩或临时祭奠亡者的帐幕。
哀次:哀悼的地方。
薤露:古诗篇名,常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云卿的《古挽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悲哀情绪和对生命易逝的深刻体悟。

"草草闾巷喧,涂车俨成位。" 这两句描绘了一派送别的情景,闾巷间草长莺莺,车马整齐,是一种生离死别的忙碌场面。

"冥冥何所须,尽我生人意。" 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无限惆怅和追寻,生者对于亡者的思念之深厚,仿佛想追问亡灵的去向,却只能在心中留存这份情感。

"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 北邙山是古代送葬的地方,诗人强调这次分别将是永恒的,不再有相见之日。

"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面对墓穴,诗人的手不断抚摸着棺木,悲痛到了极点,却已是泪尽而空,只能用行动来表达心中的哀伤。

"尔形未衰老,尔息才童稚。" 这两句可能是在追忆逝者生前的样子,其形貌未有衰老,精神上依旧保持着年轻和纯真。

"骨肉安可离,皇天若容易。" 诗人感慨于身与魂的分离,对于生命的消散感到不可思议,似乎在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容易就将人的身体与灵魂分割。

"房帷即灵帐,庭宇为哀次。" 现在连家中的房间和院落都成为了亡者的灵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悲哀。

"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 最后两句诗人借薤草的露水来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人生就像是一场短暂的寄居,最终都将离去。

这首诗通过对送葬现场的描写,以及对逝者生的回忆和对死别的哀伤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永恒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

孟云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 字:升之
  • 籍贯: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
  • 生卒年:725-781

相关古诗词

田园观雨兼晴后作

贫贱少情欲,借荒种南陂。

我非老农圃,安得良土宜。

秋成不廉俭,岁馀多馁饥。

顾视仓廪间,有粮不成炊。

晨登南园上,暮歇清蝉悲。

早苗既芃芃,晚田尚离离。

五行孰堪废,万物当及时。

贤哉数夫子,开翅慎勿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伤怀赠故人

稍稍晨鸟翔,淅淅草上霜。

人生早罹苦,寿命恐不长。

二十学已成,三十名不彰。

岂无同门友,贵贱易中肠。

驱马行万里,悠悠过帝乡。

幸因弦歌末,得上君子堂。

众乐互喧奏,独子备笙簧。

坐中无知音,安得神扬扬。

愿因高风起,上感白日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伤时二首(其二)

徘回宋郊上,不睹平生亲。

独立正伤心,悲风来孟津。

大方载群物,生死有常伦。

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

岂伊逢世运,天道亮云云。

形式: 古风

伤情

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

出门先踌躇,入户亦彷徨。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

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

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

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

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

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

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