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展墓

清明北郭多车马,归客依依起向晨。

原草渐生回烧日,水禽初变有莺春。

青山原是伤心地,白骨曾为上冢人。

四尺崇封宁不识,仆夫犹为辟荆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清明时节城郊车水马龙,归乡的人们依依不舍迎接黎明。
野草开始生长,映照着夕阳,水鸟也换上了春天的新装。
青山本是令人感伤之地,白骨曾是埋葬亲人的地方。
即使是小小的坟墓,他们也不忘,仆从还努力开辟出荆棘丛生的道路。

注释

清明:清明节。
北郭:城郊。
车马:车辆行人。
归客:归乡的人。
依依:恋恋不舍。
晨:黎明。
原草:野草。
渐生:开始生长。
回烧日:映照夕阳。
水禽:水鸟。
莺春:春天的新鸟。
青山:青山。
伤心地:令人感伤的地方。
白骨:白骨(指死者)。
上冢人:埋葬亲人的人。
四尺崇封:小小的坟墓。
宁不识:怎能忘记。
仆夫:仆从。
辟荆榛:开辟荆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的北郭风光与古墓的景象。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生命消逝的感慨。

“清明北郭多车马”一句,通过活跃的交通画面,传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继续。

“归客依依起向晨”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游子或是行人的不舍与留恋之情。这些人物形象在清明时节里显得尤为凄美。

“原草渐生回烧日,水禽初变有莺春”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季节更新和生命复苏的主题,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无情的推移。

“青山原是伤心地,白骨曾为上冢人”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里的“青山”与“白骨”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生与死、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照,引发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和历史沉浮的深思。

“四尺崇封宁不识,仆夫犹为辟荆榛”这两句,诗人通过墓葬的高低和荒废的情形,表达了对古人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透露出时代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祷雨应时喜而联句

何以慰黎民,山川朝出云。

精诚动天地,丹恳在词文。

南亩苗初槁,西郊雨已纷。

林峦添郁郁,草木共欣欣。

休怪芝田茂,其如羽服勤。

穹苍岂私曲,流俗足妖氛。

途路尘埃息,轩窗暑气分。

丰年慰农叟,盛德谢吾君。

枝润惊林鸟,厨清绝楚蚊。

上真何以报,惟把宝香焚。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同游栖真联句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

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

静有物外乐,清无世间梦。

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

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

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形式: 古风

翛然元规夜坐酌余德儒所惠酒因成联句

共饮名家酒,三杯亦未辞。

摅怀谈道妙,举笔赋新诗。

虽病仍牵率,为欢信渺瀰。

疏星联远汉,绿水湛前池。

未及裴君句,惭教乐所知。

翛然清且慧,泰定默如痴。

有美新荷近,无尘皓月随。

山风来细细,银烛耿离离。

青眼便为览,朱帘莫下垂。

睡魔浑散释,吟思愈清奇。

万态付一笑,千春总片时。

此情能共适,得志任人嗤。

道重皆相契,心机独耻为。

瞿昙作良友,老圣是真师。

四海无馀事,诸公足自怡。

仙岩拿钓艇,云锦种丹芝。

世俗为无谓,吾人还有宜。

红尘聊应迹,紫府去非迟。

终始怀观子,友持愧伯慈。

功成当并驾,六合恣傲嬉。

酒厌高阳价,人怀中古情。

把杯聊共乐,对景发新声。

十二分清气,三千外世荣。

天真聊所适,俗礼莫相婴。

蝉韵微微近,松声宛宛生。

林风侵坐冷,山月照人明。

籁静神尤爽,宵分气尚横。

星文玉烛焕,虎力紫亳轻。

得志非轩冕,游神必海瀛。

中元聊醉此,寓意笑虚名。

形式: 古风

答朱元晦

病枕经年卧沃洲,满庭枫叶又吟秋。

书来如见旧人面,读了还添尘世愁。

忧国至今遗白发,穷经空自愧前修。

武夷休作相思梦,我已甘心老此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