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叶介夫

芳草垂杨浥嫩寒,苔痕新过雨斑斑。

一年春付花开落,长日庭分燕往还。

世事祇堪频对酒,诗情自可饱看山。

尽穷莫用文为送,郊岛曾容季孟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青草垂柳沾着微微的寒意,苔藓上雨水留下的斑驳痕迹清晰可见。
一年的春光都交付给了花开花落,漫长的白天庭院中燕子来去穿梭。
世间纷扰只能借酒消愁,诗兴却能让我饱览山水之美。
即使走到尽头,也不必用华丽的文字作别,郊岛间的季孟也曾有过诗人的足迹。

注释

芳草:青草。
垂杨:垂柳。
浥:沾湿。
嫩寒:微微的寒意。
苔痕:苔藓上的痕迹。
新过雨:刚下过雨。
斑斑:斑驳。
一年春:一年的春光。
花开落:花开花落。
长日:漫长的一天。
庭分:庭院中。
世事:世间之事。
祇堪:只能。
频对酒:频繁地借酒浇愁。
诗情:诗人的感情。
自可:自然可以。
饱看山:尽情欣赏山水。
尽穷:走到尽头。
莫用:不必。
文为送:用文字作别。
郊岛:指郊野和海岛,代指诗人。
曾容:曾经容纳。
季孟:古代以季、孟指代春秋两季,这里泛指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心境。

首句“芳草垂杨浥嫩寒”中,“芳草”和“垂杨”都是春天生长旺盛的植物形象,它们与“浥嫩寒”的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而又带着清晨凉意的景致。接着“苔痕新过雨斑斑”则是对春雨后地面上苔藓生长的细腻描绘,“斑斑”形容雨后的苔迹,增添了一种细腻而生动的感觉。

第二句“我年春付花开落”通过“一年的时间交付了春天的花朵从开放到凋落”的过程,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紧接着“长日庭分燕往还”中,“长日”指的是春夏之交的长昼,“庭分燕往还”则描绘了一幅燕子在庭院间来回穿梭的情景,展现了家园的温馨与生命的活力。

第三句“世事祇堪频对酒,诗情自可饱看山”表达了诗人面对纷扰复杂的世事,只能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而内心的诗意则可以在大自然中得到满足和释放。

最后一句“尽穷莫用文为送,郊岛曾容季孟间”中的“尽穷”意味着即使到了贫困的地步,“莫用文为送”表明不需要以文学作为馈赠,因为在诗人心中,最珍贵的是自然山水之间的精神寄托。末尾提到的“郊岛曾容季孟间”,则是通过历史人物来强调自然之美超越时空,历久弥新。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时间、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27)

吴锡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元范。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字:元伦
  • 号:兰皋
  • 籍贯:徽州休宁
  • 生卒年:1215—1276

相关古诗词

次韵汪仁甫

斜河炯炯雁飞飞,老却斯人天未知。

三径秋光犹在菊,一年心事可无诗。

岁华迅似离弦箭,愁思多于盈杼丝。

寂寂空山明月里,谁拈霜竹倚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逢原偶兴

曾共清灯坐夜阑,依然故我只儒酸。

昏眸但觉看山易,倦足方知行路难。

扪虱坐谈思傲睨,闻鸡起舞叹衰残。

閒中恰续无功记,以醉为乡尽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答吴仲山

声利驱人万毂忙,何如林下玩幽芳。

一池草色春不尽,半树梅花月也香。

古锦忽分诗眼巧,短笺难寄话头长。

相望正恨相逢晚,莫惜来过剪韭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谢元寿

曾被儒冠误,谋生事事疏。

洲无千树橘,家有五车书。

叠石和苔斸,移梅带雪锄。

好非人所好,习气未能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