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

万象何为入杳冥,悬知物外自高明。

前年忧旱有今岁,半月闭门如一生。

捧日谩劳中夜梦,补天谁识寸心诚。

阴云政使高千丈,坐爱鱼头恐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积雨》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万象何为入杳冥,悬知物外自高明”以问句形式开篇,万象纷呈,却似乎隐入了深远的虚空之中,引人深思。接着,“悬知物外自高明”一句,诗人似乎洞察到在这些现象之外,存在着一种更为高远、清明的存在,暗示着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本质。

颔联“前年忧旱有今岁,半月闭门如一生”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变化。前年担忧干旱,今年又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心境却已不同。闭门独处的半个月,仿佛经历了漫长的一生,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和个人经历的积累。

颈联“捧日谩劳中夜梦,补天谁识寸心诚”则进一步探讨了个人的努力与外界的理解之间的关系。诗人或许曾梦想着能像捧日一般照亮世界,或是修补苍穹,但这样的努力可能只是徒劳,因为很少有人能理解其内心深处的真诚与渴望。

尾联“阴云政使高千丈,坐爱鱼头恐未平”以阴云遮蔽天空的形象,象征着外界的阻碍或困难,即使它们高耸千丈,诗人也愿意静静地欣赏,甚至喜爱,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困难可以轻易被忽视或解决,“恐未平”三字暗示了诗人对问题的持续关注和内心的不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超然态度和内在的坚持。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海南鸟

越鸟群飞朔漠滨,气机千古见真纯。

纥干风景今如此,故国园林亦暮春。

精卫有情衔太华,杜鹃无血到天津。

声声解堕金铜泪,未信吴儿是木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海青

扶馀玉爪旧曾闻,青鸟犹沾海气昏。

掌上风标有如此,眼中神骏更怜君。

平芜未洒头鹅血,春水谁开猎骑门?

过雁昏鸦莫回首,霜拳高兴在空云。

形式: 七言律诗

反垂柳短吟

偃蹇高松雪漫飞,最怜憔悴绿杨枝。

青丝曾识莺声软,黄叶俄惊马足迟。

有分只偷春色早,无心要结岁寒知。

不应再得东风力,更与行人管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彦通

青刍白饭思悠然,灯火山亭暮雨前。

不意相思浑百里,直教一别动经年。

久甘分席樵夫下,敢望过门长者先。

自是烟霞爱招客,可无佳句助清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