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二)

怅望中秋月,于今已上弦。

明生圭样小,影露桂花偏。

幽思邈难致,浮云去不还。

何当出阴翳,清彻照中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满怀遗憾地望着中秋的明月,现在已经接近满月了。
明亮如圭的月亮很小,月光照射下桂花显得特别突出。
深深的思念难以传达,就像飘浮的云彩,一旦离去就不再回来。
何时能驱散乌云,让清澈的月光照亮整个天空。

注释

怅望:惆怅地远望。
上弦:指月亮从新月到满月的一半弧度。
圭样:形容月亮形状像古代的玉圭。
桂花偏:桂花因月光照射而更显分明。
幽思:深沉的思绪。
阴翳:乌云或阴影。
清彻:清澈透明。
中天:天空中央,此处指明亮的夜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中秋月亮之下,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明亮的月色与微小的桂花香气,以及夜晚露水的清凉。"怅望中秋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远方亲人无法相聚的思念。"幽思邈难致"则透露出这种思念之深且难以企及,仿佛即便是浮动的云朵也不能带去心中的牵挂。

诗中还蕴含着希望,"何当出阴翳,清彻照中天"表达了期待未来能够摆脱目前的困顿与不明,迎来一个光明和平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月亮能够清晰地照亮夜空,让人心中的忧愁也随之消散。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不失希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美景巧妙结合,展现了一个深邃而细腻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一)

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

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

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裁筒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釜斛成。

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

既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

若欲世人俱信服,凤凰再集颍川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其二)

人为天地客,处世若浮休。

岂有生长在,祗知名可留。

露沾寒草晚,风啸白杨秋。

地下求文友,应从顾陆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又击毬

肃奉乘轺命,仍陪戏马游。

朋分初迥出,势合复相收。

顾盼华星激,萦回紫电流。

良因重嘉好,礼接使臣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