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再用梅溪韵三首(其一)

断肠词句,让银鹦偷读。一桁斜阳水边屋。

把镜中,春影弦上秋心,都付与、小字回文诗幅。

紫房春梦醒,脆管清筝,谱出江南懊侬曲。

庭院悄无人,惊蝶翩翩,又飞上、搔头红玉。

但记取仙城路休迷,怕前度桃花,妒侬香福。

形式:

鉴赏

这首《洞仙歌·再用梅溪韵三首(其一)》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词句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幽静的画面。词中的主人公似乎在与鹦鹉共情,让银鹦鹉偷偷读诵那些令人心碎的词句,流露出深深的愁绪。夕阳斜照在水边的小屋,镜中的春光与弦上的秋意交织,化为一幅情感丰富的画卷,倾诉在小字回文诗幅之中。

接着,词境转向梦境,紫房中的春梦醒来,伴随着清脆的笛声和筝音,演奏出江南特有的哀怨曲调。寂静的庭院里,只有蝴蝶翩翩起舞,最后落在了主人公的红玉发簪上,增添了孤独与落寞的氛围。

最后,词人提醒自己要记住通往仙境的道路,不要迷失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因为担心再次遇到的桃花会嫉妒自己的幸福。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二)

虾须半卷,是月圆时候。六角屏山嫩凉逗。

正心经诵罢,眉史修成,漫惹起、竹里春愁盈袖。

画阑袖手处,私语多时,酒畔回眸更消受。

买得七香丝,除却平原,算只有、婵娟堪绣。

到烟雨迷离送归帆,怕指点红楼,一灯如豆。

形式:

洞仙歌(其三)

珍丛销歇,镇分花拂柳。拟向东皇绿章奏。

记琴心惜别,鬓影伤春,挨过了、一树碧桃开后。

青衫无恙在,小杜才华,湖海飘零十年久。

钿约古难圆,化作胭脂,愿镇日、不离卿口。

且手擘红蕉写新词,拚地老天荒,相思白首。

形式:

金缕曲

软语花边听。正商量个侬归计,矮鬟肩并。

话到明朝销魂处,数点啼珠偷迸。

更不管舞衫红沁。

小院沈沈春如海,便缃桃落尽无人问。

心上有,别离恨。明珰莫负年时赠。

怎忘他弄娇体态,倚愁情性。

纵倩张郎偷春笔,写出眉痕一寸。

也难写相思一寸。

回首秦楼箫声杳,算兰堂未抵蓬山近。

应寄个,紫鸾信。

形式:

齐天乐

神山一堕罡风劫,三生坠欢空记。

黛恨难传,红情渐减,闲却笔尖眉意。伤春况味。

又歌扇飘零,舞衣憔悴。

惯听琵琶,青衫禁得几回泪。

琐窗旧时啼乌,甚悤悤催换,镜里尘世。

今夜西楼,半钩凉月,慵照彩鸾孤戏。愁妆印水。

料翠被香残,紫箫声脆。梦到银屏,灵狸花底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