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烛影夺明月,钟声撞晓云。
瓷盘馀柏子,倾作一炉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晨景。"烛影夺明月",暗示室内的蜡烛光芒与窗外初升的月亮相比,显得更为柔和而温暖;"钟声撞晓云"则是对寺庙中清晨钟声回荡于云端之景的描写,既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也烘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瓷盘馀柏子,倾作一炉焚",则是对室内生活细节的刻画。诗人可能在描述自己清晨的生活片段——将残留的松子(即松果)倒入火炉中烧着取暖,既是对寒冷早晨的一种抵御,也反映出一种简约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光、声和物象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深远且略带禅意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这样的清晨场景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几家娘子守黄昏,多少郎君醉打门。
睡了不知明月好,三更三点似金盆。
人来人去唱歌行,只道灯明不月明。
月不如灯灯胜月,不消观月但观灯。
典钗卖钏买中秋,买得中秋醉又休。
明日酒醒无米煮,儿啼妻怨甚来由。
中秋夜月白如银,照见东西南北人。
古往今来人自老,月生月落几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