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一串红牙》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音乐家沈谦所作的一首自度曲,以“板”为题,展现了古代乐器演奏中的技巧与情感表达。
“一串红牙”,形象地描绘了乐器的外观,红牙代表着精美的木制材料,串连成的乐器,可能是笛子或类似的吹奏乐器。通过“许多格范”、“笛孔吹龙”、“筝头捺雁”的描述,展现了乐器设计的独特性和演奏时的生动场景。这里,“吹龙”和“捺雁”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演奏者通过吹奏和弹拨技巧,使乐器发出如同龙吟雁鸣般美妙的声音。
“偏把歌人难”一句,点出了乐器演奏对于歌唱者的挑战,可能指的是在特定的节奏或音调下,歌唱者需要适应并配合乐器的演奏,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接下来,“愁杀双鬟,为恃恩心慢”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乐器与演奏者的关系比作对侍奉者的感情,表达了演奏者在面对乐器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技艺的敬畏。
“道字常疏,移宫不惯”进一步揭示了演奏者在技术上的挑战,即在演唱时常常感到字句发音不够清晰,而在音乐调性转换上也不够熟练。最后,“须要参差按”强调了演奏中需要的灵活性和精准度,即在演奏过程中,根据音乐的需要灵活调整音高和节奏,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整体而言,《一串红牙》不仅展示了古代乐器演奏的技巧和艺术魅力,也反映了演奏者在技艺追求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