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杖歌为林沂泽作

沂泽老人如婴儿,自誇两脚能奔驰。

纵横八极兴不浅,恃有手上珊瑚枝。

珊瑚海底高八尺,玉润珠圆自雕饰。

赤蛇飞出水晶宫,化作文虬生两翼。

感激良工用意深,许身窃比双南金。

一朝神物归掌握,撑天拄地横古今。

拄杖子,拄杖子,一屈一伸皆至理。

直时如矢曲如弓,刚可断金柔绕指。

翁乎翁乎胡不然,顺行逆行胥任天。

珊瑚枝枝撑著月,笑杀山中枯木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沂泽的老人手持珊瑚杖的形象,以珊瑚杖为载体,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自然之道。

首句“沂泽老人如婴儿”,以“婴儿”比喻老人的纯真与质朴,暗示其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简单。接着,“自夸两脚能奔驰”,虽年老却仍怀有年轻的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活力。随后,“纵横八极兴不浅”,老人虽已年迈,但心胸广阔,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恃有手上珊瑚枝”,珊瑚杖成为老人精神与力量的象征,寓意着支撑与依靠。

“珊瑚海底高八尺,玉润珠圆自雕饰”,珊瑚杖的材质珍贵,形态优美,如同艺术品般精致。接下来,“赤蛇飞出水晶宫,化作文虬生两翼”,珊瑚杖仿佛拥有生命,蕴含着神秘的力量与灵性。这不仅是对珊瑚杖的赞美,也是对老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肯定与颂扬。

“感激良工用意深,许身窃比双南金”,诗人表达了对制作珊瑚杖工匠技艺的赞赏,同时也将珊瑚杖与南金相提并论,寓意其价值与珍贵。接下来,“一朝神物归掌握,撑天拄地横古今”,珊瑚杖在老人手中展现出非凡的力量,不仅支撑着天地,也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象征着老人的精神与智慧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拄杖子,拄杖子,一屈一伸皆至理”,通过描述拄杖的动作,诗人传达了顺应自然、遵循天道的生活哲学。接下来,“直时如矢曲如弓,刚可断金柔绕指”,珊瑚杖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既刚强又柔韧,象征着人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最后,“翁乎翁乎胡不然,顺行逆行胥任天”,诗人鼓励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珊瑚枝枝撑著月,笑杀山中枯木禅”,珊瑚杖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璀璨夺目,与山中的枯木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力与希望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珊瑚杖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人生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伍秋农下山

出家不舍田与里,住山不别城与市。

长斋不断酒与荤,参禅不离妻与子。

声闻现作居士身,青莲花发红尘里。

双林傅老襄州庞,眼中之人谁得似。

伟哉伍君非等閒,须髯苍苍修且美。

手抱无弦入鼎湖,志在高山与流水。

閒房借得木人居,僧来便问无生旨。

我亦山中躲懒人,相逢大笑无彼此。

团圞一日当三生,回首门闾频陟屺。

乘兴能来乘兴归,怅别松閒书片纸。

雨过西江水急流,指点归程无几几。

朝辞高峡暮汾江,一路山光伴行李。

同舟况有罗戒轩,正好从容谈性理。

还家倘遇旧同游,为我将心报知己。

别来饭食不如前,菜根打落当门齿。

形式: 古风

呈鼎湖契和尚

我生不出空劫先,高谈阔论燃灯前。

我生不逢竺土仙,拈花微笑闯法筵。

我生不居兜率天,扬眉吐气弥勒边。

无端打落五浊世,低头折节诚可怜。

年过六十不称意,住山未了还入廛。

鼎湖主人知我懒,招我直上孤峰巅。

孤峰白云自舒卷,此身归宿终茫然。

自从入室领顾鉴,方知落处无中偏。

顽金钝铁出炉鞴,昔为骨鲠今如绵。

大哉大人大机用,智珠擎出圆又圆。

莲池净土云顶律,博山钟板天童禅。

一家共唱无生曲,铁笛无孔琴无弦。

小乘从旁发大笑,笑翁未了住世缘。

愿翁寿,亿千年。

众生度尽成正觉,容我湖山高处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赠孔徵君

住世不必丹砂床,清心寡欲岁月长。

应世不必风云会,功成名遂身须退。

遁世不必颍水滨,良田方寸无嚣尘。

君不见墩山之下孔巢父,远溯尼山称鼻祖。

出身事业继萧曹,中年归隐称三高。

教子一经绍家学,二难矫若云中鹤。

大儿仲谋次士龙,文章道德绳乃翁。

我翁当今正黄耇,高风传遍时人口。

晚年好道礼金仙,寻僧卜筑溪桥边。

祇园布金推长者,閒来更缬东林社。

玉麈风生四座清,地炉火热蚯蚓鸣。

高谈话到日西夕,策杖归来问耕织。

运筹声与读书声,灯下儿孙笑不停。

尽道我翁真矍铄,地上行仙解行乐。

井干桐飘一叶初,我翁寿考悬雕弧。

朝来洗爵劝翁饮,沉醉风前花似锦。

醉摘花枝插鬓边,参差笑倒东林禅。

曰翁真似庞居士,了得心空须及第。

一门尽入选官场,满床牙笏卜诸郎。

留将选佛一句话,不妨独步还高誇。

墩山看似寿山高,慧炬双辉长不夜。

形式: 古风

赠区守斋

男儿守身如守城,枕戈待旦中屏营。

男儿守节如持盈,临深履薄时兢兢。

眼中相识满天下,孝廉孰有如先生。

先生自处良不薄,独立鸡群类孤鹤。

读书往往师古人,气象森森近台阁。

去年走马黄金台,手持白璧归去来。

闭门却埽谢宾客,雀罗门巷荒苍苔。

山中野人经岁别,重过书堂散愁结。

半篱霜色映黄花,四座清风解烦热。

主人自号守斋翁,笑杀满城黄口童。

黄口儿童且缄口,听我山翁说翁守。

世人所守田与庐,此翁自守惟诗书。

世人所守钱与帛,此翁自守惟清白。

世人所守逢与迎,此翁自守惟坚贞。

世人所守名与利,此翁自守惟道义。

翁之所守予所思,泰山乔岳遥相期。

相期白首长如此,若问儿童那得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