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通泉精舍

江清如洛汭,寺好似香山。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江水清澈得如同洛阳附近的洛汭,寺庙静美得犹如香山一般。
在劳累的小舟中,我暂作停留,登高望远了半日。
林间的清凉让鹤儿们栖息得精神焕发,山岩回荡着僧人们的闲谈声。
我与幽深的云雾相约,期待秋天随着红帐(可能指夕阳)一同归来。

注释

江:江水。
清:清澈。
如:如同。
洛汭:洛阳附近的洛河口。
寺:寺庙。
似:犹如。
香山:香山寺,可能是地名。
劳倦:劳累。
孤舟:小舟。
登临:登高望远。
半日:半天。
树凉:林间的清凉。
巢:栖息。
鹤健:鹤儿精神焕发。
岩响:山岩回声。
语:交谈。
僧闲:僧人闲谈。
幽云:幽深的云雾。
约:相约。
秋:秋天。
绛帐:红色的帷帐,这里可能指夕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将江水比作洛阳的汭河,寺院则如同香山的美丽。这两处都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因此诗中立刻营造出一片安详与秀丽的氛围。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旅途之后,感到疲惫不堪,独自一人坐在小船里,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停留下来。这个画面体现出一种逃离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则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树荫下清凉宜人,鹤在树上安居;岩石间回声传递着佛寺中的低语,这些都是诗人所追求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希望与那远离尘世的幽深云气相伴,与之契合;而当秋天来临时,诗人愿意随着那柔和如绸缎般的秋风回到自己的帐幕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生活状态的理想。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舟行

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园红叶忆长安。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访题进士孙秦延福南街居

多病久离索,相寻聊解颜。

短墙通御水,疏树出南山。

岁月何难老,园林未得还。

无门共荣达,孤坐却如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访题进士张乔延兴门外所居

平生苦节同,旦夕会原东。

掩卷斜阳里,看山落木中。

星霜今欲老,江海业全空。

近日文场内,因君起古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访题表兄王藻渭上别业

桑林摇落渭川西,蓼水瀰瀰接稻泥。

幽槛静来鱼唱远,暝天寒极雁行低。

浊醪最称看山醉,冷句偏宜选竹题。

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