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自从加入了隐居的行列,就再也没有去过繁华的都市。
时常倚在屋檐下的树旁,远远地看着原野上的村庄。
青翠的菰草临近水面被拔起,白色的鸟儿在山间翩翩飞翔。
只有那孤独的于陵子,还在使用桔槔灌溉他的田园。

注释

一从:自从。
归白社:指归隐或加入隐士的团体。
青门:代指都城或繁华之地。
时倚:时常倚靠。
檐前树:屋檐下的树。
原上村:原野上的村庄,象征远离尘世的地方。
青菰: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即茭白。
临水拔:靠近水边拔取。
白鸟:白色的鸟类,常用来象征纯洁或自由。
向山翻:向山的方向飞翔。
寂寞:孤独,冷清。
于陵子:古代隐士的典故,这里指隐居的人。
桔槔:古代的一种灌溉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提水。
方灌园:正在浇灌园子,形容勤劳的生活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前的繁华与现在的淡泊,抒写了自己的决绝世俗、选择隐居的心境。这里的“白社”与“青门”,常被解读为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表达了从喧嚣都市到宁静乡间的心路历程。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一句,通过“倚檐”和“远看”的动作,展现了诗人的闲适情怀。他不再追逐尘世的繁华,而是选择在家中静观周围自然景致,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两句,则通过具体形象描绘了乡间的宁静与生机。这里,“青菰”和“白鸟”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还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最后两句“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通过“寂寞”一词传递出一种淡定的情感,而“桔槔方灌园”的景象,则是对劳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种描绘。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简单而充实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并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悦与满足。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愚公谷三首(其一)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

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愚公谷三首(其二)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

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

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愚公谷三首(其三)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

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

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