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天清木叶闻

天意清如水,何曾染世氛。

秋风何处起,木叶朅来闻。

野有牛羊下,高无鸿雁群。

凉惊枝上坠,声向静中分。

霜井婵娟泪,冰沟冥漠君。

断肠题柿湿,一半是行云。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清冷之美。诗人以“天意清如水”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清澈与人世间的污浊相对比,表达了对纯净世界的向往。接着,“何曾染世氛”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纯净不被世俗所玷污的主题。

“秋风何处起,木叶朅来闻”,诗人通过秋风的起始和木叶的飘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生命的流逝感。这里的“朅来闻”不仅指木叶的声音,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野有牛羊下,高无鸿雁群”,这两句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与高远的天空,牛羊的悠闲与鸿雁的渺小形成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多样。同时,这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处。

“凉惊枝上坠,声向静中分”,诗人通过描述落叶的声音在寂静中清晰可闻,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肃杀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霜井婵娟泪,冰沟冥漠君”,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霜井比作泪,冰沟比作冥漠,形象地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最后,“断肠题柿湿,一半是行云”,诗人以柿子的湿润和行云的流动,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虚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秋景(其一)出逢危叶落

举眼秋萧索,乾坤岂不容。

叶因危后落,身是出时逢。

古木犹当道,西风小倚筇。

峥嵘如解羽,零乱复寒蛩。

薄似佳人命,飘如去国踪。

小山留我止,香月自重重。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秋景(其二)出逢危叶落

四顾欲何之,逢秋出自悲。

万山青未了,一叶落何危。

未肯哀穷巷,还因立别歧。

有风惊槁木,如鸟坠高枝。

梧柳同如此,江湖事可知。

月明疏影出,踏踏露巢攲。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秋景.远客坐长夜

身是秋风客,游梁更赋梁。

此时家在远,独坐夜偏长。

岁月黑貂晚,江湖白雁霜。

乌皮人兀兀,蟾影海茫茫。

扣角馀三叹,闻鸡悄四荒。

炉烟秋伏枕,谁念待班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秋景.芙蓉红岸湿

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