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三)

小智多自私,大方乃无隅。

一毫纳万象,万象非卷舒。

日月为我牖,天地为我庐。

曲士窘囚拘,一身无容居。

我梦登日观,青天入平芜。

俯视但一气,二豪彼何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小智与大方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小智多自私,大方乃无隅”直接点出主题,小智者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私欲,而大方之人则能包容万物,无处不显其大度。接下来,“一毫纳万象,万象非卷舒”,形象地描绘了大方之人的胸怀广阔,能够容纳世间万物,而这些万物并非随心所欲地卷起或展开,暗示着宇宙间的规律与秩序。

“日月为我牖,天地为我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开阔的视野,将日月视为窗户,天地视为住所,意味着诗人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受空间限制。而“曲士窘囚拘,一身无容居”则通过对比,揭示了那些拘泥于小节、局限于个人狭隘视野的人,他们的生活如同被囚禁一般,无法自由地呼吸。

最后,“我梦登日观,青天入平芜。俯视但一气,二豪彼何如”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世俗,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的愿望。他梦见自己登上了日观峰,仿佛进入了广阔的平原,俯瞰之下,只有一片混沌之气,暗示了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一切世俗的纷争与对立都将消融,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探讨了人性的局限与超越,以及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四)

忆昔穆天子,侈意穷八荒。

昆崙入马蹄,蘧庐视明堂。

王母为之谣,白云何茫茫。

凭高俯九州,块如蚁聚场。

归来越河关,万坟压嵩邙。

遂令学仙子,闻风心激昂。

汉武千秋露,淮南八公方。

至今瑶池会,空为后代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五)

客从远方来,气貌充以完。

鞍马光照地,怪我儒衣冠。

问君何苦心,所慕惟孔颜。

古岂无贤豪,十六子八关。

独携无言子,流盼青云端。

芝兰吐幽芳,山水发清弹。

愿为九皋禽,接翼万里鸾。

挥手欲谢客,所惧非饥寒。

形式: 古风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六)

吾道无淄磷,万古常如兹。

奈何中智下,谓彼不知时。

与世颇殊好,譬如渑与淄。

我欲质所从,登高望九疑。

路逢古渔父,长歌沧浪辞。

出门异所见,退坐还自思。

当世固殊古,古人不吾欺。

翩翩出林鸟,日暮将何之。

倚檐送归尽,聊欲弦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七)

西北有佳人,楼上拊云和。

一鼓别鹤操,再弄求凤歌。

弦声几欲绝,哀音何其多。

昔为掌中珠,今为路傍花。

壮年不再得,花落将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