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四)

忆昔穆天子,侈意穷八荒。

昆崙入马蹄,蘧庐视明堂。

王母为之谣,白云何茫茫。

凭高俯九州,块如蚁聚场。

归来越河关,万坟压嵩邙。

遂令学仙子,闻风心激昂。

汉武千秋露,淮南八公方。

至今瑶池会,空为后代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帝王追求广袤疆域与长生不老的向往与反思。开篇“忆昔穆天子,侈意穷八荒”,以穆天子(即周穆王)为例,展现了古代君主对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接着,“昆崙入马蹄,蘧庐视明堂”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这种追求的极致,仿佛连昆仑山都成了脚下的平地,而宏伟的殿堂在眼中也变得微不足道。

“王母为之谣,白云何茫茫”描绘了神话中的场景,王母娘娘吟唱着歌谣,白云飘渺,充满了神秘与幻想。然而,这种超凡脱俗的景象背后,是“凭高俯九州,块如蚁聚场”的现实对比,从高处俯瞰整个世界,如同蚂蚁聚集的场地,强调了人类活动的渺小。

“归来越河关,万坟压嵩邙”则转向历史的沉痛记忆,描述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归宿,他们的坟墓堆积如山,覆盖了嵩邙山,暗示了权力与荣耀终将消逝。

最后,“遂令学仙子,闻风心激昂。汉武千秋露,淮南八公方。至今瑶池会,空为后代伤。”总结了对追求长生不老的思考,无论是汉武帝的露水传说,还是淮南八公的炼丹故事,都成为了后人哀叹的对象。瑶池会,原本是神仙聚会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徒留遗憾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追求虚幻梦想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的反思,探讨了人类对于无限追求的渴望与最终的失落感,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五)

客从远方来,气貌充以完。

鞍马光照地,怪我儒衣冠。

问君何苦心,所慕惟孔颜。

古岂无贤豪,十六子八关。

独携无言子,流盼青云端。

芝兰吐幽芳,山水发清弹。

愿为九皋禽,接翼万里鸾。

挥手欲谢客,所惧非饥寒。

形式: 古风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六)

吾道无淄磷,万古常如兹。

奈何中智下,谓彼不知时。

与世颇殊好,譬如渑与淄。

我欲质所从,登高望九疑。

路逢古渔父,长歌沧浪辞。

出门异所见,退坐还自思。

当世固殊古,古人不吾欺。

翩翩出林鸟,日暮将何之。

倚檐送归尽,聊欲弦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七)

西北有佳人,楼上拊云和。

一鼓别鹤操,再弄求凤歌。

弦声几欲绝,哀音何其多。

昔为掌中珠,今为路傍花。

壮年不再得,花落将如何。

形式: 古风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八)

张衡咏思玄,屈平赋远游。

高情薄云天,意气隘九州。

朝攀扶桑枝,夕饮溺水流。

翻然不忍去,无女哀高丘。

严霜下百草,岁律聿其周。

萧兰共憔悴,已矣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