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忽忽故园梦,悠悠滁上城。

一夜耳不息,水边疏柳声。

开门月如画,十里秋盈盈。

中心乱无执,散上冈头行。

吴山望不际,眼角柔云生。

男儿志遗世,物故难为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忽然间梦见了远方的故乡,悠长的思绪飘向滁州之城。
整夜耳边不停歇的是,水边稀疏柳树的轻吟声。
打开门月光如画卷般美丽,十里范围内秋意盈盈满满。
内心纷乱无法平静,漫步走上山冈小径。
远望吴山边际不尽,眼帘温柔云朵轻轻生成。
男子汉的志向超脱世俗,但面对世事变迁总难掩真情。

注释

忽忽:形容时间快速流逝或心情急切的样子。
故园:故乡,老家。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或思绪绵长。
滁上城:指滁州城,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一夜:整晚。
耳不息:指声音持续不断,没有停歇。
水边:河边。
疏柳:稀疏的柳树。
开门:打开门户。
月如画:月光美得像画一样。
十里:形容范围广,不一定精确到十华里。
秋盈盈:充满秋天的气息或景色。
中心:内心。
乱无执:心绪纷乱,没有定见或把握。
散上:随意地走向。
冈头行:走在山冈上。
吴山:泛指江南的山,这里可能特指某座山或泛指远处的山脉。
望不际:望不到边,形容山势连绵或视野广阔。
男儿志:男子汉的志向或抱负。
遗世:超脱世俗,不被世间琐事所累。
物故:事物的变化,此处引申为世事变迁。
难为情:难以抑制情感,或感到情绪复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感慨与情怀。"忽忽故园梦,悠悠滁上城"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一夜耳不息,水边疏柳声"则写出了夜晚因听闻水边稀疏的柳树声音而难以入睡,这些自然的声音似乎唤醒了诗人的情感。

"开门月如画,十里秋盈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景象,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使得整个秋天都显得格外丰盈。"中心乱无执,散步冈头行"则表现了诗人心境的不宁和情感上的迷茫,他无法安定下来,只能随意走动以释放内心的郁结。

"吴山望不际,眼角柔云生"中,"吴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脉,或许只是诗人心中的一个象征。这里的"望不际"表达了对远方的眺望和无限的向往,而"眼角柔云生"则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连天空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情绪。

最后,"男儿志遗世,物故难为情"表达了诗人作为男人对未来留下痕迹、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以及面对逝去之物时所感受到的哀伤。这里的"遗世"和"物故"都透露出一种超越个人生命、渴望与世界永恒相连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的缅怀,对未来有着坚定志向,同时也充满了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感伤。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

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飗飗。

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

声断续,清我魂,流波坏陵安足论。

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点清徵。

风何凄兮飘飘,搅寒松兮又夜起。

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

何人此时不得意,意苦弦悲闻客堂。

形式: 古风

昭君怨

自倚婵娟望主恩,谁知美恶忽相翻。

黄金不买汉宫貌,青冢空埋胡地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柏堂新成乐未央,回来回去绕裴郎。

形式: 押[阳]韵

石城金谷

晋祚一倾摧,骄奢去不回。

只应荆棘地,犹作绮罗灰。

狐兔闲生长,樵苏静往来。

踟蹰意无尽,寒日又西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