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员外赴河中

原野正萧瑟,中间分散情。

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

边日沈残角,河关截夜城。

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野外景象凄凉,心中情感纷乱。
官吏结束在甘扈的工作,皇帝下令允许去朔方任职。
边境夜晚,号角声低沉,河关之城沉浸在深夜之中。
我独自前往云居,年长的僧人走出房门迎接。

注释

原野:广阔的田野。
萧瑟:荒凉、冷落。
情:情感。
吏:官吏。
甘扈:地名,可能指任职的地方。
罢:结束。
诏:皇帝的命令。
朔方:北方地区。
边日:边境的夜晚。
沈:沉没、低沉。
残角:断续的号角声。
河关:河流边的关隘。
夜城:夜晚的城市。
云居:寺庙或隐居之处。
闲独往:独自悠闲前往。
长老:年长的僧侣。
出房迎:走出房间迎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之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人物行动的简洁叙述,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意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原野正萧瑟”与“中间分散情”相对应,既形象地表达了秋天草原上的萧瑟,也暗示了送别时内心的凄凉和不舍。

“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两句透露出官员调动的情境,"吏"指的是官吏,而"甘扈"是古地名,这里可能指徐员外即将赴任之地。"诏许"则意味着得到朝廷的命令或允许。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为送别的情景增添了一层官方色彩。

“边日沈残角,河关截夜城”描绘了黄昏时分边疆地区的景象和河流两岸守卫的紧张气氛。“边日”指的是边塞的太阳,“沉残角”则形容夕阳西下之景。"河关"是控制河流通行的要塞,而“截夜城”则表明了夜晚时分守军严加防范。

最后两句“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诗人用"云居"比喻隐逸之士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心中的向往。而“长老出房迎”则显示了当地民众对离去者的尊重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殷侍御赴同州

冯翊蒲西郡,沙冈拥地形。

中条全离岳,清渭半和泾。

夜暮眠明月,秋深至洞庭。

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耿处士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遰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崔约秀才

归宁髣髴三千里,月向船窗见几宵。

野鼠独偷高树果,前山渐见短禾苗。

更深栅锁淮波疾,苇动风生雨气遥。

重入石头城下寺,南朝杉老未乾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崔定

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

几日到汉水,新蝉鸣杜陵。

秋江待得月,夜语恨无僧。

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