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万顷浸天色,千寻穷地根。

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

闲鹭惊箫管,潜虬傍酒樽。

暝来呼小吏,列火俨归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广阔无垠的水面仿佛与天色相接,深不可测的潭水直探地底根源。
小船移动时,城郭仿佛隐入了树林之中,河岸宽广处,水面漂浮着村落的倒影。
悠闲的白鹭被悠扬的箫声所惊起,潜在水中的龙似乎也靠近了欢宴的酒杯。
夜幕降临时,呼唤小吏排列火炬,庄严地护送我返回府邸。

注释

万顷:形容水面极为广阔。
浸天色:水面与天空颜色交融,仿佛水天一色。
千寻:极言深度,古时一寻为八尺,千寻形容极深。
穷地根:探到地底最深处。
舟移:小船移动。
城入树:因为视角变化,城郭好像进入树林中。
岸阔:河岸宽阔。
水浮村:水面反射出村庄的景象,如同村庄浮在水上。
闲鹭:悠闲的白鹭。
惊箫管:被音乐声所惊扰。
潜虬:潜在水中的龙,比喻隐居的贤士或神秘之物。
傍酒樽:靠近酒器,比喻参与宴饮。
暝来:夜晚来临。
呼小吏:召唤小官吏。
列火:排列火炬照明。
俨归轩:整齐庄严地护送回车(轩指古代的车),归轩即回家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图。"万顷浸天色,千寻穷地根",表达了水面辽阔,似乎连着天边,而岸边树木则深入地下,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感受。"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描写的是船只在茂密的树林间穿行,岸线宽广而曲折,水面上漂浮着村庄,这些意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恬适之中。

接下来的"闲鹭惊箫管,潜虬傍酒樽"则是对环境中生物活动的细腻刻画。白鹭被箫竹声惊起,而水中的蛇类在酒樽旁游弋,这些生动的场景增添了诗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暝来呼小吏,列火俨归轩",则是夜幕降临时的情景。作者呼唤着小官员,点起火炬,以此作为返回驿站的信号。这一幕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吏日落后归家的场景,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记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岑参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功底。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

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

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

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

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

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形式: 古风

卫节度赤骠马歌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

请君鞲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待君东去埽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形式: 古风

升仙桥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

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

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

形式: 古风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捲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