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公仪龙图知杭州

在昔汉中微,我祖入吴门。

公今领名都,千骑拥高轩。

与古异出处,素节古本原。

江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山飘月桂子,天香一国繁。

壮奇已若此,纤侈尚亦存。

旧闻其风俗,色易而柔温。

太守朝驾车,闾巷焚兰荪。

太守暮还府,灯烛照旗幡。

清歌延冠盖,广湖浮酒樽。

成都与馀杭,天下莫比论。

彼为公故乡,此为公偃藩。

吏民宜寡事,恺悌有谣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送别友人公仪龙图赴任杭州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描绘。首联回顾历史,提及汉中衰微时期,诗人祖先迁往吴地,暗示公仪龙图的家族背景。接着写公仪龙图如今担任名城的长官,出行时威仪盛大,千骑簇拥。

诗中通过“江观白马潮”和“山飘月桂子”等生动画面,展现了杭州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诗人强调了杭州的传统美德,如淳朴的风俗和百姓的和乐,太守的勤政爱民也体现在早晚的活动细节中。

最后,诗人将杭州与余杭并列,认为两者无以伦比,并指出杭州既是公仪龙图的故乡,也是他仕途的重要据点。结尾处提到官民关系和谐,百姓生活安宁,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治理地方的期待和赞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送别为契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通过对杭州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政治环境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天台李令庭芝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

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

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

至险可悸慄,至怪可骇丧。

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

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

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

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形式: 古风

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

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

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

不幸积不用,衮衮同埃尘。

日月行何穷,过尽千万春。

人生占几许,百岁犹比晨。

君求灊山潜,舍去两朱轮。

愿效陶渊明,剪纱为破巾。

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

看云举大杓,杓造舒州民。

李白尝爱之,死生曾与均。

此志我亦有,更将猿鸟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方云秀才下第

从来钓者意,岂不在得鱼。

饵寡鱼口多,曾非投竿疏。

向登百金贵,首尾必吹墟。

竭泽古所戒,但保腹中书。

风雷变有诗,且复归孟猪。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方进士游庐山

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

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

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童仆提携偕。

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侵人怀。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䦱。

树岩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

坞田将穫乌雀横,秋果正熟猴猿?。

东林淡齑应似旧,唯此足以待尔侪。

子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

形式: 古风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