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用资戎事,臣劳为主忧。
将徵任土贡,更发济川舟。
拥传星还去,过池凤不留。
唯高饮水节,稍浅别家愁。
落叶淮边雨,孤山海上秋。
遥知谢公兴,微月上江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为国事和友人的离别所感到的忧愁。开篇两句“国用资戎事,臣劳为主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争之事的关心和肩负的重任,以及作为臣子对君王的担忧。
接下来的“将徵任土贡,更发济川舟”则写出了诗人要征集地方贡品,并组织船队运送的繁忙与辛劳。这里体现了古代官员在执行国家命令时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
至于“拥传星还去,过池凤不留”一句,则是借用星辰的移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这里的“星”象征着不可把握的友情,而“凤”则常作为高贵和美好的象征,诗人过而不留,表明了他对此刻美好场景也无心欣赏,只能随波逐流地继续前行。
“唯高饮水节,稍浅别家愁”一句,则是说诗人在这离别的时刻,即使是在高处饮水,也难以忘记那些浅薄的别愁。这里的“水节”可能指的是秋天的水更清凉,也隐喻了诗人的心境。
接下来的“落叶淮边雨,孤山海上秋”则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在淮河边落下,而远处的山峦在大海之上显得格外孤独和寂静,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色,同时也是诗人内心忧伤的映射。
最后,“遥知谢公兴,微月上江楼”则是说诗人虽然身远,但知道朋友谢公在高楼之上观赏着初升的小月亮。这一句流露出对远方朋友的一份关切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秋夜的宁静与凉爽,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场景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个人友情以及离别之愁的深沉感慨,是一首集忧伤、思念和关切于一体的秋词。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掖垣携爱客,胜地赏年光。
向竹过宾馆,寻山到妓堂。
歌声掩金谷,舞态出平阳。
地满簪裾影,花添兰麝香。
莺啼春未老,酒冷日犹长。
安石风流事,须归问省郎。
同心而早世,天道亦何论。
独有山阳宅,平生永不谖。
青溪引白鸟,流涕吊芳荪。
蔓草入空室,丛篁深毁垣。
旧游还在眼,神理更忘言。
唯见东山月,人亡不去门。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
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
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