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馀孤冢耒江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读老杜诗集》。诗中的“气吞风雅妙无伦”表达了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老杜)的崇拜之情,认为他的诗歌气势宏大,无与伦比。"碌碌当年不见珍"则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上才华横溢却未被世人所重视的遗憾。
接下来的“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表明王令认为老杜之所以发愤,是因为古代贤达之士未能得到应有的尊崇,并不是因为诗歌本身有什么缺陷。"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则是对老杜诗作丰富多彩的赞美,认为他的作品像星辰一样璀璨夺目,能够照亮整个宇宙,并且历经四季更替而不衰。
最后,“寂寞有名身后事,惟馀孤冢耒江滨”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才华横溢却只能留下名字和遗迹的历史人物感到惆怅,他们的墓冢散落在江边,令人感叹。
王令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老杜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也反映出自己对历史贤达未能得遇的哀叹,以及对于才华不被世人认可的悲凉情怀。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去梁无故又辞齐,弟子纷纷益不知。
天下未平虽我事,己身已枉更何为。
后来谁是闻风者,当世何尝不召师。
士要自高无顾世,遗编今亦有人疑。
十日九自病,偶平还苦吟。
万金无枉志,千古有遗心。
静隐支凭几,寒搔发解簪。
南风久寂寞,谁继五弦琴。
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
谁与蹠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馀地许相依。
已推事业皆归命,空有文章自满家。
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
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议扬雄正自哗。
贤哲相望每千古,得逢犹说与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