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郢端公

非唯孤峭与世绝,吟处斯须能变通。

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馀功。

山川正气侵灵府,雪月清辉引思风。

别得人间上升术,丹霄路在五言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不仅孤傲超俗与世隔绝,吟诗之处瞬间即可展现出变通之才。
于世俗之外广泛搜集素材以归于高雅之境,笔端的删减修饰更显技艺卓绝。
山川的浩然正气侵润心田,雪月的清冷光辉引发思绪如风。
另辟蹊径获得人世间升腾之法,通往仙界的道路就在五言诗中展现。

注释

非唯:不仅仅。
孤峭:孤高超脱。
与世绝:与世人隔离。
吟处:吟诗的时候。
斯须:片刻,瞬间。
变通:灵活应对,变化通达。
物外:世俗之外。
搜罗:搜集。
大雅:高雅的境界或风格。
毫端:笔端,指写作时。
剪削:删减修饰。
有馀功:技艺超群,效果显著。
山川:自然界的山水。
正气:浩然正气,正义的精神。
侵灵府:侵入心灵深处,影响内心。
雪月:雪和月,代表清冷美景。
清辉:清澈明亮的光辉。
引思风:引发思考或灵感如风。
别得:另外得到,独到地获得。
人间上升术:指提升精神境界的方法。
丹霄:红色的云天,常指仙境。
路在五言中:通往仙境的道路体现在五言诗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赠李郢端公》。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颇具个人特色的七言绝句,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在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与独到的文学修养。

"非唯孤峭与世绝,吟处斯须能变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追求。他认为自己的诗歌不仅仅是超脱于世俗之外,更在吟咏之间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转换,展现出一种高度的文学才华。

"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馀功。"

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高雅文学风格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这里,“物外”指的是超越世俗,“搜罗”意味着广泛地收集材料,而“归大雅”则显示出诗人对于高雅艺术的向往。同时,"毫端剪削有馀功"表现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细腻和匠心。

接下来的两句"山川正气侵灵府,雪月清辉引思风。"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山川正气”指的是大自然中那种高洁、纯粹的情感,而“侵灵府”则意味着这种情感深入诗人心灵之中;"雪月清辉"形容了清冷而明净的景象,它们能够引发诗人的思绪,并带来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最后两句"别得人间上升术,丹霄路在五言中。"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之道的独到见解和追求。他相信自己掌握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技巧,这种技巧能够使他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攀登至高无上的境界。“丹霄路”象征着通向仙境的道路,而“五言中”则指的是诗歌的形式,特别是唐诗中的五言绝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与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高雅艺术风格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赠玛瑙山禅者

芿草不停兽,因师山更灵。

村林朝乞食,风雨夜开扃。

井味兼松粉,云根着净瓶。

尘劳如醉梦,对此暂能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赠进士章碣

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

何如且破望中叶,未可便攀低处枝。

藉地落花春半后,打窗斜雪夜深时。

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邻居袁明府

隔竹每呼皆得应,二心亲熟更如何。

文章锻鍊犹相似,年齿参差不校多。

雨后卷帘看越岭,更深欹枕听湖波。

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阴自下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诗僧怀静

几生馀习在,时复作微吟。

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

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