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蛇见少林寺

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

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

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琐碎的文字编织成灵蛇的绶带降落,它蜷曲着身体像螭龙般悠闲地环顾四周。
翠绿的鳞片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腹部连接着金色光彩,如同弯曲的环状装饰。
它经历过风雨雷电的蜕变,怎会在荒野中效仿衔珠的虫类呢?
我们知道你全身充满力量,守护着广阔的世界,不会在寻常之地炫耀你的尾巴。

注释

琐文:形容文字细小繁多。
结绶:编织成绶带,象征权力或地位。
灵蛇:神话中的神兽,象征智慧和变化。
蠖屈:像尺蠖一样弯曲。
螭盘:螭龙状的盘旋。
顾视闲:悠闲地环顾。
鳞蹙:鳞片紧缩。
翠光:翠绿色的光芒。
璀璨:光彩夺目。
腹连金彩:腹部连接金色装饰。
动弯环:动态的弯曲弧度。
蜕骨:脱胎换骨,比喻经历重大转变。
风雷后:经历风雨雷电之后。
衔珠:古代神话中,有的动物会衔明珠。
草莽间:荒野之中。
全身:全身的力量。
昆阆:泛指广阔天地。
矜:自夸,炫耀。
挥尾:摆动尾巴。
常山:古代山名,这里比喻重要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灵蛇形象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观察和赞美。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这两句通过对灵蛇身体线条的描写,展现了它在空中轻盈下降的姿态,以及它蜿蜒曲折、自在地享受阳光的神态。

"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 这两句则描绘了灵蛇身上闪耀着的绿色光芒,以及它腹部与金色的光辉相互映照,形成动人的弧线。

"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灵蛇蜕变后的新生和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形式的比较,认为它们各有其独特之处,不必相互效仿。

"知尔全身护昆阆, 不矜挥尾在常山。"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灵蛇全身都是宝贵、不需炫耀的认识,以及它即使在常山这样的地方,也能保持其自然的姿态,不显山露水。

整首诗通过对灵蛇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美和自然界之神奇的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苏州不住遥望武丘报恩两寺

秋山古寺东西远,竹院松门怅望同。

幽鸟静时侵径月,野烟消处满林风。

塔分朱雁馀霞外,刹对金螭落照中。

官备散寮身却累,往来惭谢二莲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建元寺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

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

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

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其一)

翠岩幽谷高低寺,十里松风碧嶂连。

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

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

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其二)

人烟不隔江城近,水石虽清海气深。

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

鱼扃昼锁龙宫宝,雁塔高摩欲界金。

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