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不住遥望武丘报恩两寺

秋山古寺东西远,竹院松门怅望同。

幽鸟静时侵径月,野烟消处满林风。

塔分朱雁馀霞外,刹对金螭落照中。

官备散寮身却累,往来惭谢二莲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秋天的山峦上古寺相隔遥远,竹林院落与松门中一同充满惆怅的眺望。
寂静的鸟儿在月光下悄悄穿过小径,野外的烟雾消散后,林间的风声四起。
红色的塔影延伸到朱雁飞翔的余晖之外,金色的佛塔映衬在落日中的螭龙雕像旁。
虽然官职只是闲职,但忙碌的生活使我感到疲惫,每次经过这里都深感惭愧,感谢二莲宫的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古寺的幽静景象。开篇“秋山古寺东西远,竹院松门怅望同”两句,设定了一个空间感极强的画面,古寺坐落在深邃的秋山之中,周围是远离尘嚣的竹林和松树环绕,给人以超然世外的感觉。诗人站在院内,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怅惘和怀念。

接着“幽鸟静时侵径月,野烟消处满林风”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的宁静与孤寂。幽深的鸟儿在安静的夜晚飞过,月光如水般地洒在小路上,而田野间升起的炊烟随着风散去,弥漫在林中,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份淡远与凄清。

“塔分朱雁馀霞外,刹对金螭落照中”两句,则从视觉上描绘了古寺中的塔和佛像。塔尖穿过晚霞之外,而佛像前的金饰在夕阳的照射下闪烁着金光,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景物的精细观察,同时也强调了这座古寺的庄严与神圣。

最后,“官备散寮身却累,往来惭谢二莲宫”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官职虽然高显,却感觉到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劳累;同时,对于往返于二莲宫之间的经历,诗人感到惭愧和感激。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佛法修持的虔诚,也透露了他内心对于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古寺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清净的意境。同时,诗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自我探索与表达。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建元寺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

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

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

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其一)

翠岩幽谷高低寺,十里松风碧嶂连。

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

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

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其二)

人烟不隔江城近,水石虽清海气深。

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

鱼扃昼锁龙宫宝,雁塔高摩欲界金。

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若耶溪

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

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

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

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