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柱观

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

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

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

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初次投宿在石室中,仙人高兴地暂时收留。
隔着水流看见了桃花源,穿越山峦遇见了修行的洞府。
泉水在台阶前的地面上涌出,云雾在门外的山峰间生成。
半夜里自然进入冥想的状态,不是想要去降服蛟龙。

注释

石室:用石头建造的房间,这里指修行人的住所。
初投宿:第一次在这里过夜。
仙翁:指修行有道的长者,类似于仙人。
暂容:暂时收留、容纳。
花源:指桃花源,出自《桃花源记》,常用来形容避世隐居的理想之地。
隔水见:隔着水流就能看见。
洞府:神仙或修道者的居住处所。
过山逢:翻过山之后遇到。
泉涌:泉水喷涌而出。
阶前:台阶前面。
云生:云雾升起。
户外峰:户外的山峰。
中宵:半夜时分。
自入定:自己进入禅定的状态,一种深度冥想或修行状态。
非是:并不是。
降龙:比喻克服重大困难或控制强大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达一处名为“石室”的地方投宿的情景。开篇“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表明诗人在一个神秘古老的居所中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欢迎和临时的住宿。这里的“仙翁”可能是指一位隐居于此的修行者或智者。

接下来的“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体验。这里的“花源”和“洞府”都是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名词,通过“隔水见”和“过山逢”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探索与发现。

第三句“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则是对石室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泉水在台阶之前潺潺流淌,云雾在屋外的山峰间缭绕,这些都是自然景观中常见而又美丽的画面。

最后,“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内心感受。“中宵”指夜深人静之时,诗人通过冥想(“入定”)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宁静和超脱。这句话也隐含着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或权力(“非是欲降龙”),而是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平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和超脱。

收录诗词(40)

灵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行即事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

不知伏牛事,潭洞何从横。

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

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

长溪通夜静,素舸与人闲。

月影沈秋水,风声落暮山。

稻花千顷外,莲叶两河间。

陶令多真意,相思一解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酬皇甫冉西陵见寄

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中流。

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

寒光生极浦,落日映沧洲。

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

湖南通古寺,来往意无涯。

欲识云门路,千峰到若耶。

春山子敬宅,古木谢敷家。

自可长偕隐,那言相去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