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杂感(其四)

后事真难问,前因更可哀。

几人收涕泪,一雨长莓苔。

霁影山围住,风声雁带来。

谁教民气塞,远望一登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赣州杂感(其四)》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联“后事真难问,前因更可哀”,开篇即以一种沉重的语气,道出了对历史的不可知性和命运的悲凉。后事难以预料,前因令人哀叹,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颔联“几人收涕泪,一雨长莓苔”,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无情和自然的冷酷。在风雨交加中,莓苔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几人收涕泪”则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历史的悲剧时,往往无力回天,只能默默承受,表达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无奈。

颈联“霁影山围住,风声雁带来”,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山峦在雨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风声中传来大雁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反衬出人间的纷扰与痛苦,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谁教民气塞,远望一登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在诗人看来,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导致了民气的压抑,使得人们无法自由地呼吸。他呼吁人们站出来,远眺未来,寻找希望的光芒,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人性光明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通天岩

但见九州大,安知岩壑深。

不有登高兴,安知天地心。

少壮背人去,瞥如鸟投林。

竦身伺日影,一息皆精神。

回光射丛薄,细路披碎金。

暂与涤烦冤,遗此一寸阴。

百转出寒雾,隐隐浮城闉。

晴雨失气候,万态含酸辛。

惜此物力阜,郁塞无冬春。

岳岳姚江叟,教养开芜榛。

欲民通生计,先使变土音。

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

我来理冤愤,百屈不一伸。

高天照冥昧,后起无哲人。

生平悲悯怀,望远情倍亲。

况兹值岁暮,归心如转轮。

形式: 古风

郁孤台寓斋

檐角一铃呼鸟还,残宵归梦转清閒。

风声到枕思乡树,月色愁人有乱山。

一念可教沧海变,百年真到鬓毛斑。

因循聊作鸿荒想,身在千岩万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长夜吟

空江夜坐云崔嵬,合沓群山如马来。

眼前瞬息恣万变,胡为墨守相争猜。

新民有术不能道,沧桑一剧悲者笑。

鬼神毕竟误苍生,迷信何曾有宗教。

达官解事但形模,宪法不启愚民愚。

百年积弱有天意,朝三枉自尤群狙。

滩头水寒千丈落,颓波散尽趋大壑。

洗涤山川有雨声,莫诉烦冤向寥廓。

盘空大地如车轮,日光所被物态新。

若使地轴不自转,谁是茫茫长夜人。

繁霜夜陨乌啼苦,荒江此境成终古。

错怨东方不肯明,那识西天日方午。

形式: 古风

泊吉水三曲滩

暮天群动息,惘惘惜孤清。

岸柳愁中老,樯灯雨外明。

悲来已陈迹,何处著平生。

惟有星星发,催人心暗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