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灵秀赴筠州幕予亦将之湖外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这个郡以竹子闻名,由此可知这里环境清幽。
小溪流经城下,带来一片翠绿;山峦连绵,直至市郊也显得平坦。
帐内并非没有宾客,这里的文人必定才情出众。
我们一同在江湖间游历做官,彼此遥望,心中情感难以言表。

注释

郡:行政区划单位。
竹:竹子,象征高洁。
清:清幽,清净。
溪:小溪。
城下:城市下方,指城市周边。
绿:绿色,形容溪水带来的生机。
山到市边平:山势平缓,延伸至市区。
入幕:进入帷幕,比喻进入官场。
非无客:并非没有客人,指有才华的人。
能文:有才华,擅长写作。
声:声誉,声望。
江湖:泛指社会或仕途。
游宦:游历做官。
相望:遥望,互相注视。
若为情:如何表达情感,难以言说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送赵灵秀赴筠州幕予亦将之湖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赵灵秀前往筠州任职的送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即将离乡去往湖外的感慨。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开篇点出筠州以竹闻名,暗示了地方的清雅与高洁,寓含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环境的赞美。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描绘了山水环绕城市,清新自然的景象,为友人的新任之地增添了宁静和谐的氛围。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称赞赵灵秀才学出众,必能在幕府中有所作为,显示出对他的才华和前景的肯定。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在仕途上漂泊的共同经历,以及离别后彼此相望的深深情谊。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诗人自我心境的流露,展现了宋诗的淡雅与深情。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送赵明叔为漳浦宰

去年官满处,送子意何如。

地接泉山近,人依大泽居。

南中繁赋役,美政辑田庐。

公退无他事,弹琴更读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徐侍郎南迁

已见皇家日月安,更教远去不辞艰。

若人岂谓元城在,有客先知御史还。

风急满江皆白浪,雨收何处不青山。

天心正欲扶宗社,为报慈闱得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徐照先回江西

骨体先如鹤,离家岁已周。

欲知诗思远,曾共楚乡游。

穷达身将老,分携菊正秋。

江西看旧友,归计少迟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徐照还旧山(其一)

城闉多汩没,宜尔向村居。

蔬茹餐僧饭,香茶读古书。

秋潮侵岸满,晓月带星疏。

相送未相忆,相期同荷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