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燕子岩的壮丽景色与偏远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燕子岩置于一个充满动态与静谧并存的自然环境中。
首联“细雨羊肠道,秋风燕子岩”,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深、湿润的氛围。羊肠小道在细雨中显得更加蜿蜒曲折,而秋风中的燕子岩则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燕子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季节特征。
颔联“滩声三峡壮,栈路五丁劖”,进一步描绘了燕子岩周围的壮丽景象。三峡的激流与滩声相呼应,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栈路的修建,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燕子岩的险峻与难以接近。
颈联“瀑落云常湿,天低石欲嵌”,继续聚焦于燕子岩的自然景观。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雾弥漫,使得周围的云层也显得湿润。天空似乎被岩石所挤压,给人一种空间感的错觉。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燕子岩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相结合的特色。
尾联“遐荒多僻景,题句付青巉”,总结了燕子岩的独特之处。在遥远荒僻之地,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美景。诗人将自己的题咏留给了这片青岩,既是对燕子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永恒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燕子岩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