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所寄王都护姨夫

敦煌数度访来人,握手千回问懿亲。

蓬转已闻过海畔,莎居见说傍河津。

戎庭事事皆违意,虏口朝朝计苦辛。

缧绁傥逢恩降日,宿心言豁在他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多次到访敦煌的行者,无数次握手间询问着至亲的安好。
如同飞蓬已飘过海边,听说你安居在靠近河流的岸边。
朝廷中的每件事都违背心意,每天面对敌人的计谋都是辛苦不易。
若有一天幸运地遇到赦免之时,往昔的心愿将在那时刻畅所欲言。

注释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数度:多次。
访来人:到访的行者或访客。
握手:见面时的问候方式,此处象征亲切的交流。
千回:形容次数极多。
问懿亲:询问亲近的人,懿亲指关系亲密的亲人。
蓬转:比喻四处漂泊,如同随风飞舞的蓬草。
海畔:海边。
莎居:莎草丛生的地方,代指居住环境。
河津:河流的渡口或岸边。
戎庭:指敌国或外族的朝廷。
事事:每一件事。
皆:都。
违意:不符合心意,不顺心。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比喻囚禁或困境。
傥:倘若,如果。
逢:遇到。
恩降日:得到赦免或恩惠的时候。
宿心:长久以来的心愿。
言豁:畅所欲言,心情舒畅地说出心里话。
他辰:那个时刻,未来某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敦煌数度访来人,握手千回问懿亲”表达了诗人在边塞重镇——敦煌,对来访之人的热烈欢迎与对亲友深切的关心。这里的“懿亲”强调了情谊之深。

接着,“蓬转已闻过海畔,莎居见说傍河津”则是诗人通过传闻得知远方朋友的情况,虽然相隔遥远,但依旧挂念。在这两句中,“蓬转”和“莎居”都是指远方的家园,而“过海畔”、“傍河津”则形象地描绘了两地之间的距离。

第三句“戎庭事事皆违意,虏口朝朝计苦辛”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难与战争带来的痛苦。这里,“戎庭”指的是军营或边关之地,而“事事皆违意”则是说一切事情都不顺心。"虏口"通常指代敌对势力,"朝朝计苦辛"则表达了每天都在谋划对抗,充满艰辛。

最后,“缧绁傥逢恩降日,宿心言豁在他辰”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在这两句中,“缧绁”意味着牵挂,而“傥逢恩降日”则表达了偶然得到的恩惠如同天降甘露般珍贵。"宿心言豁在他辰"则是说内心深处的愉悦之情,到了某个时刻才得以释放。

整首诗通过对亲友的情谊和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水闻雁

□来临水吊愁容,忽睹愁容泪满胸。

肝胆隳离凡几度,云山阻隔况千重。

心殊语异情难识,东步西驰意不从。

羁绁祇今肠自断,更闻哀雁叫噰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闻城哭声有作

昨闻河畔哭哀哀,见说分离凡几回。

昔别长男居异域,今殇小子瘗泉台。

羁愁对此肠堪断,客舍闻之心转摧。

漂泊自然无限苦,况复存亡有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除夜

荒城何独泪潸然,闻说今宵是改年。

亲故睽携长已矣,幽缧寂寞镇愁煎。

更深肠绝谁人念,夜永心伤空自怜。

为恨漂零无计力,空知日夕仰穹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哭押牙四寂

哀哉存殁苦难量,共恨沦流处异乡。

可叹生涯光景促,旋嗟死路夜何长!

空令肝胆摧林竹,每使心魂痛渭阳。

缧绁时深肠自断,更闻凶变泪沾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