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一)

百旬芥易尽,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

遗文虚满笥,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煎迫未安宁。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世间种种苦难与无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思考为线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洞察与反思。

首句“百旬芥易尽”,以“芥”喻生命之短暂,暗示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接着,“三灾理自倾”点明人生不可避免会遭遇各种灾难与不幸,强调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停”运用自然现象比喻,石火短暂而无常,电光瞬间即逝,以此象征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预测性。接下来,“饥窘自相啖,刀兵竞相征”描绘了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景象,人们在饥饿与困苦中相互残害,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与痛苦。

“疫病无医效,空劳怨苦声”指出在疾病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只能徒然发出哀叹与抱怨。紧接着,“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表达了亲人之间也无法互相救助,甚至在困境中相互伤害的现象,凸显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

“遗文虚满笥,徒欣富贵盈”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最终只能留下空虚与遗憾。最后,“太息波川迅,悲斯苦业萦”以叹息之声结束全诗,表达了对世间苦难的深切同情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于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二)

火气上升烟,云气叆叇云。

神龙吐津雾,扬埃坋人尘。

酒为放逸门,淫为生死源。

金银生患重,邪命坏戒根。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三)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何论延促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四)

封迷昏暗久,徘徊梦里藏。

心尘既未洗,怖沾甘露浆。

慈颜发晖曜,烛我见朝阳。

忽逢善知友,开导益神光。

稍悟心澄静,方厌俗苍茫。

缁徒既肃肃,法侣亦锵锵。

见者心欢喜,归诚向道场。

若存信邪倒,来苦未何殃。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五)

五欲混神因,六贼乱心色。

幻焰逐情飘,爱网随心织。

铸金虽改秋,斩筹方未极。

观鸽既无辩,攀猿此焉息。

形式: 偈颂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