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翻译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注释

簟枕:枕席。
邀凉:乘凉,纳凉。
细洒:细心清洗。
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
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城南诗客: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维舟:系船。
同赋:这里作"同赏"。
三十六陂:泛指湖塘多。

鉴赏

这首《惜红衣》是宋代词人姜夔所作,以清凉夏日和秋水长天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闲适生活和怀旧之情。开篇"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描绘了词人在炎热夏日中以竹席为枕,以琴书消磨时光,午睡后慵懒的情态。接着写到用冰泉细洒,品甘美之茶,以及墙头传来的唤酒声,唤起他对城南诗友的思念。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通过晚蝉的鸣叫,传达出秋天将至的信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词人由眼前景色转而回忆往昔,想象与美人共游的场景,"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远方故土的眺望。

最后,词人遗憾地感慨,未能与美人一同欣赏这三十六陂的秋色,发出疑问"问甚时同赋",流露出深深的期待和失落。整体上,这首词情感细腻,寓情于景,展现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83)

姜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字: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籍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 生卒年:kuí](1154年—1221年

相关古诗词

探春慢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淡黄柳.正平调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形式: 词牌: 淡黄柳

清波引

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

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

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新诗漫与。

好风景、长是暗度。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

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

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形式: 词牌: 清波引

喜迁莺慢/喜迁莺.太簇宫功父新第落成

玉珂朱组。又占了、道人林下真趣。

窗户新成,青红犹润,双燕为君胥宇。

秦淮贵人宅第,问谁记、六朝歌舞。

总付与、在柳桥花馆,玲珑深处。居士。闲记取。

高卧未成,且种松千树。

觅句堂深,写经窗静,他日任听风雨。

列仙更教谁做,一院双成俦侣。世间住。

且休将鸡犬,云中飞去。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