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寓斋闻落木

甓藓雕霜,檐萝扫月,叶吹重听。

匆匆梦转,改尽绿阴门径。

掩残书、错翻堕红,旧情未了芳题省。

又石阑几片,如何不护,唱蝉凄冷。愁凝。秋天迥。

但野水荒沟,故寒新暝。空山自好,未与宫槐同咏。

想江湖、摇落正多,雁声不到宵更永。

最妨他、白发孤篷,怨入渔灯檠。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寓居斋室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甓藓雕霜"和"檐萝扫月",通过砖苔和檐下的藤蔓,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叶吹重听",落叶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增添了季节的萧瑟。

"匆匆梦转",诗人沉浸在梦境中,却发现绿荫已换,时光流转,暗示着岁月的流逝。"掩残书、错翻堕红",翻阅旧书时,不经意间触及红色的书签或诗句,唤起对往昔情感的回忆。"石阑几片,如何不护,唱蝉凄冷",石栏边的蝉鸣凄凉,更添诗人内心的孤寂。

"愁凝。秋天迥",秋天的辽阔和深远加深了诗人的愁绪。"野水荒沟,故寒新暝",野外的溪流和沟壑在夜晚显得更加寒冷和寂静,反映出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体验。"空山自好,未与宫槐同咏",诗人感叹自然之美,却无人共享,与宫中的繁华形成对比。

"想江湖、摇落正多,雁声不到宵更永",诗人想象江湖的落寞,连雁声也未能打破深夜的沉寂,增添了无尽的思念和哀愁。最后,"最妨他、白发孤篷,怨入渔灯檠",诗人感慨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白发增添,孤舟夜泊,唯有渔灯相伴,那份孤独和怨恨之情油然而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寓言寄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孤寂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新雁过妆楼.得晦闻书,怅然赋答

玉合罗囊。红香小、相怜蠹损春装。

浣襟兰泚,羞照一水昏黄。

倦眼西风谁最念,冻萤带雨弄书光。泪绡藏。

故人惯识,淹过重阳。

华堂当时送客,怨背窗暗烛,不照回肠。

岁寒身世,歌外落雁清霜。

芳尊自吟自泣,任持摺、花前金缕裳。

香奁集,算只除彤管,谁与冬郎。

形式: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

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

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

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

蘸语夜潮,回烛风廊,凌波步。霓裳新按云韶部。

便不是、常年宫谱。会看声动枢南,唤雷启户。

形式:

渡江云.闭门春尽,兀坐成吟

钩帘喧暝燕,絮风正急,忍问抱愁归。

绣尘摇梦短,几处垂杨,水曲暗鹃啼。

闲心漫理,怕尚有、一点芳菲。

刚凭得、绝尘书幌,绕树绿成围。凄迷。

单杯婪尾,小字蛮笺,更安排何计。

空怨他、高楼银烛,催送斜晖。

今宵泪到云屏隙,只断钟、疏鼓休提。

人静后,和春泥语低低。

形式:

莺啼序

歌纨恨轻易染,叹清尊未洗。

醉魂醒、吹入江风,洞箫凝望云际。

镜华润、流尘暗涩,惊鸾冉冉仙衣委。

想霓裳天上,如今散落人世。

往日旗亭,载酒俊侣,为深情惯系。

第一是、愁极桓伊,曲中抛尽铅泪。

睨崦嵫、香兰赋笔,伴樱唱、春娇红蕊。

向良宵,烛底牵萦,梦云奇丽。

芳韶草绿,素约茸红,燕识旧游里。

凭细语、南陌灯倦,夜雨人去,属引邻墙,笛声凄异。

西风又怨,离鸿分后,黄垆陈迹山河感。

对茫茫、满眼浮生事。

当时记得,无端艳冶销磨,岁华暖回怨绮。

闲情颣璧,绮语泥犁,道忏除尚未。

漫几度、莺边花外,泥写无题,锦段须酬,玉珰谁寄。

真知者少,相怜何计。

双烟炉倚桐爨冷,更同心、松柏休轻比。

江湖纵有扁舟,似此星辰,故乡信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