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靖观梅

人人尽识林和靖,不识平生隐者心。

老去喜无封禅藁,兴来愁费爱山吟。

梅花香影依然在,蔓草祠堂不可寻。

今日匆匆书弗尽,六桥斜日满疏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和靖观梅》由明代诗人姚绶所作,通过对林和靖的追思与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人人尽识林和靖,不识平生隐者心”,开篇即以林和靖为例,指出世人皆知其名,却未必理解他内心的隐逸追求。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对隐逸精神的深层理解远比表面名声更为重要。

颔联“老去喜无封禅藁,兴来愁费爱山吟”进一步揭示了林和靖晚年的生活态度。他或许已厌倦了尘世的功名利禄,因此“老去喜无封禅藁”,表达了对远离官场、淡泊名利的喜悦之情。然而,“兴来愁费爱山吟”则暗示了即使在兴致勃发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

颈联“梅花香影依然在,蔓草祠堂不可寻”将笔触转向对梅花的描写。梅花的香气与身影虽仍在,但祠堂却已荒废,象征着林和靖的隐居生活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与作品仍被后人铭记。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尾联“今日匆匆书弗尽,六桥斜日满疏林”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林和靖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尽管时间紧迫,仍有诸多感慨未能完全表达。最后,诗人以六桥斜日、满林疏影的画面结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既是对林和靖隐逸生活的缅怀,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0)

姚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汉族。顺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 字:公绶
  • 号:谷庵
  • 籍贯:浙江嘉兴大云寺
  • 生卒年:1422—1495

相关古诗词

菩提寺与雨庵夜话

菩提绝似古招提,两屐行来自不迷。

旧伴閒云归竺国,新添流水入曹溪。

何人谩放双凫去,老我还同一鹤栖。

刻烛相看过夜半,廿年心事重留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奉寄荆门判俞君汝钦

解携三度见秋残,开过黄花独倚阑。

寄赠虽无青玉案,相期惟有紫宸班。

书从回雁来千里,望绕荆门隔万山。

宣室求贤正如渴,伫看明诏为催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慈乌

昔乌巢我树,母在慈乌来。

无母今何恃,惟增返哺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折花仕女

爱濯蔷薇露,凌晨试折来。

低鬟犹未插,含笑傍妆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