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南塘(其二)

晚起苏公以礼郎,侍经掌制位文昌。

端平气脉真堪寄,元祐光阴惜未长。

马邑深忧形谏墨,鸾台宁徙耻书黄。

门生最是知心者,追记微言泪数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苏公晚起,担任礼仪郎官,侍奉经典,管理诏令在文昌宫中。
端平年间,他的正直气息如同可以托付的脉络,元祐的时光虽短,他却十分珍惜。
他对马邑的深深忧虑化为笔下的直言劝谏,宁可流放也不愿在黄纸文书上留下耻辱。
他的门生是最了解他心意的人,他们记录下苏公的微言,读来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晚起:指起床较晚。
端平:宋朝年号。
气脉:比喻人的正直品格。
元祐:宋哲宗年号。
光阴:时间。
马邑:古地名,此处借指国家。
形谏:通过文字直接表达对时政的批评。
鸾台:古代官署名,比喻朝廷。
书黄:在黄纸上书写,代指官方文书。
门生:弟子或学生。
追记:追忆并记录。
微言:含蓄而重要的言论。
泪数行:形容泪水不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大琮的作品,名为《挽赵南塘(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悼念逝去的朋友赵南塘,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晚起苏公以礼郎,侍经掌制位文昌。”这两句写的是赵南塘曾担任过某个官职(可能是礼部郎中或文昌所),表明他在仕途上的成就。

“端平气脉真堪寄,元祐光阴惜未长。”这里的“端平”可能指的是赵南塘的人格特质,而“元祐光阴”则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生命短暂的感伤。

“马邑深忧形谏墨,鸾台宁徙耻书黄。”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赵南塘在世时的某些作为或作品,通过对比古人来赞美他的文采和品格。

“门生最是知心者,追记微言泪数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作为赵南塘的门生,对其深有了解,能够理解他内心世界。现在朋友去世,作者只能通过回忆他们之间的交谈来慰藉自己,这些回忆之中充满了泪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赞颂,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3)

方大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赵南塘(其一)

初开学禁预招延,俄滞周南四十年。

大振文词惊海内,肯将训诂让儒先。

孤忠自许汉遗老,高气直凌唐谪仙。

凤昔览辉今已矣,危楼百尺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题永福董宰溪庄图

羡君胸次有丘壑,眼底尘凡一洗之。

地献溪湖供入画,天私风月要昌诗。

贵人岂复知盘谷,名世应须学武夷。

政恐主翁方宦达,买山虽早入山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寿乡守张秘阁(其三)

老去遇公为地主,剩将恩意煦摧颓。

龟鱼得荫眠偏稳,鸥鹭忘机熟不猜。

方喜玺褒天下最,又闻玉节日边来。

丰年一饱谁之赐,好把禾头祝寿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广东赵舶使

百禽收舌后,一鹗凌清秋。

沧波渺浩荡,中有万斛舟。

劫灰烧不尽,宗老擅风流。

典刑尚千载,雅奥根九畴。

忠愤疏中垒,功名起武侯。

载彼北方学,来为南国游。

膻风痛洗濯,蛮俗赖怀柔。

偶然得联事,顾影岂其俦。

逢迎时一笑,倾吐不复留。

抵掌说西事,强颜愧楚囚。

见晚别何早,含情酒浇愁。

惟有加餐祝,作歌住行辀。

有诏愿亟起,且莫事锄耰。

顾我何为者,一毛在九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