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屏迹山樊避世喧,晚风落日静柴门。
寒泉绕竹通幽圃,小径穿田入别村。
散策微吟霜叶脱,钩帘宴坐碧云翻。
閒中兴味知何晚,绝口名途不更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选择退隐山林,逃避尘世喧嚣的生活情景。开篇“屏迹山樊避世喧”两句,通过“屏迹”一词表达了隐士对外界事务的隔绝和疏离,而“山樊”则是其退隐之所,既安全又幽深。接着,“晚风落日静柴门”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显示隐士生活中的平和与自在。
接下来的“寒泉绕竹通幽圃,小径穿田入别村”则描写了隐士居住环境的清新与自然之美。其中,“寒泉绕竹”形象地展现了泉水沿着竹林缓缓流过,既有声音之美,又增添了一份生机;“小径穿田入别村”则显示出隐士所处位置的偏远和宁静。
中间两句“散策微吟霜叶脱,钩帘宴坐碧云翻”,表达了隐士在自然中的随性与享受。其中,“散策”即漫步,而“微吟霜叶脱”则是指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隐士不由自主地发出低声吟咏;“钩帘宴坐碧云翻”则描绘了隐士在室内静坐时,窗外碧蓝色的云彩翻卷的情景。
最后两句“閒中兴味知何晚,绝口名途不更言”,表达了隐士对于世俗的彻底放弃和对个人生活体验的享受。其中,“閒中兴味”指的是在闲适中找到乐趣,“知何晚”则是对时间的淡漠;“绝口名途不更言”则意味着隐士彻底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不再提及世间的名闻利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士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创始人何在,空堂草棘侵。
冲门狐窜急,穴柱蠹藏深。
羽化王乔舄,尘昏子贱琴。
独嗟民困甚,谁继昔贤心。
暝色春朝雨,滋荣喜及时。
云昏遥莫辨,地渴久方知。
柳岸游车歇,涛江钓舸移。
拒寒须把酒,病骨况支离。
杳杳尽寒色,乘高望更迷。
晓晴山气上,春涨野桥低。
幽鸟啼无伴,閒花发欲齐。
几多沈寂景,醉笔为提撕。
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
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
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
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