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把东禅木杓柄,放开布袋好流传。
后人薄己符言行,壁立家风要斩然。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佛法传承与个人修行的独到见解。
首句“闻把东禅木杓柄”,以“东禅”象征古老的佛教传统,“木杓柄”则比喻佛法的根基或核心。这句诗暗示了佛法的源头和本质,强调了把握佛法精髓的重要性。
次句“放开布袋好流传”,“布袋”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包容万物的胸怀或佛法的广大传播。诗人鼓励人们应该开放心胸,广泛地传播佛法,使之惠及更多众生。
第三句“后人薄己符言行”,这里的“薄己”意为轻视自己,诗人在此警示后人不要因为追求外在的名声或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修行和道德行为。这句强调了自我反省和诚实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壁立家风要斩然”,“壁立”形容坚定、不可动摇,这里用来比喻坚持正直、纯洁的家风或道德准则。诗人呼吁后人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法传承和个人修行的探讨,表达了对道德自律、精神追求和广泛传播佛法的重视,体现了宋代佛教思想中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老来多睡胜春蚕,五蕴山头卓个庵。
随分饥餐渴饮过,不知何地见同参。
闻坐天童上板头,深挑痛劄未应休。
吾门直截无窼臼,家破人亡始自由。
有经遮眼明窗下,无事干怀白昼长。
自拾松枝烧歙钵,看人终日竞头忙。
道人门冷如秋色,竟日曾无俗驾来。
近为耽诗成癖好,寒窗夜作老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