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人门冷如秋色,竟日曾无俗驾来。
近为耽诗成癖好,寒窗夜作老猿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首句“道人门冷如秋色”,以秋色的清冷比喻僧人的住所,暗示其环境的孤寂与清静,同时也反映了僧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接着,“竟日曾无俗驾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生活的清净与与世隔绝,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态度。
后两句“近为耽诗成癖好,寒窗夜作老猿哀”,则揭示了僧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独特。他近来沉迷于诗歌创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夜晚在寒窗下独自吟诗,仿佛老猿哀鸣,既表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抒发。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僧人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宋朝文人对自然、禅宗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秀岭高峰咫尺间,青松常伴白云闲。
中秋同玩洞庭月,谁道山家不往还。
老来心地烂如泥,卜得胥湖作虎溪。
七十二峰烟浪阔,听他游子路头迷。
去年西坞得相寻,雪竹霜竹一径深。
圆屋青灯闻妙语,使人灰尽一生心。
但得茅檐春睡足,何须石室较筹盈。
遥知别后多萧散,坐听松风万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