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古寺沈沈僧未眠,支颐将客说闲缘。

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

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

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古老的寺庙寂静无声,僧人还未入眠,托腮与客人谈论着闲适的故事。
月光洒满小溪,仿佛不属于凡尘俗世,山洞里松涛阵阵,如同雨天的声响。
屋檐下,烛火在抄写经文的水中摇曳,窗户边,风吹过带起煮茶的轻烟。
遗憾的是无法长久停留,与诗相伴,我的心已向往那高远的青云十五载。

注释

沈沈:形容深沉、寂静。
僧:僧人。
闲缘:闲谈、故事。
月色:月光。
尘世:世俗世界。
松声:松树的声音。
雨天:比喻声音的密集或连绵。
檐底:屋檐下。
抄律烛:抄写佛经的蜡烛。
煮茶烟:煮茶时升起的烟雾。
吟相伴:吟诗相伴。
心系:心向往。
青云十五年:指追求理想的时间长,十五年可能象征长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古寺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僧侣闲聊,共同回忆往事。"支颐将客说闲缘"表明诗人和僧侣之间的情谊非凡,而"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则是对夜晚自然景色的描写,月光如水,不染尘世;松林之中,风声如同细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寺院的檐下积水映照着烛光,而窗边则是煮茶升腾的烟雾,这些细节都在强调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僧侣之伴随的依恋。"心系青云十五年"也许暗示着诗人对于某种精神寄托或是修行生活的长久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古寺环境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以及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寄从叔

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同人

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

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李溥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

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

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舍弟

世乱信难通,乡心日万重。

弟兄皆向善,天地合相容。

大野阴云重,连城杀气浓。

家山白云里,卧得最高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