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胡明仲见寄二首(其一)

双鸟鸣方盛,公今遂著书。

浮云供一扫,直笔用三馀。

孔孟扬韩道,乾坤日月如。

平生击奸手,发踪自桐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两只鸟儿鸣叫正欢畅,先生如今开始写书忙。
浮云般的尘埃都一扫而空,公正的笔触在闲暇时运用。
继承孔孟之道并发扬韩非的思想,如同天地间日月永恒照耀。
先生一生致力于打击邪恶,从桐庐开始揭露他们的行踪。

注释

双鸟:比喻活跃的文思或和谐的氛围。
著书:撰写著作。
浮云:比喻琐碎或不重要的事情。
直笔:公正无私的笔触。
孔孟:孔子和孟子,儒家代表人物。
韩道: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击奸:打击邪恶之人。
桐庐:地名,暗示先生的起点或发迹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作品,名为《次韵胡明仲见寄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书写时的自信与激情,以及对古代圣贤及文学家孔孟、扬雄、韩愈等人的崇敬之情。

“双鸟鸣方盛,公今遂著书。”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双鸟的鸣叫象征着春意盎然,诗人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开始写作,表达了一种创作的喜悦。

“浮云供一扫,直笔用三馀。”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书写态度,好像是轻松地挥洒着墨水,笔走龙蛇,气势非凡。三馀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字数或者某种特定的书法技巧。

“孔孟扬韩道,乾坤日月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以及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思考。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而扬雄和韩愈则是文学上的高峰,诗人将他们并列,以示自己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后半句“乾坤日月如”则展现了诗人宏大的宇宙观,好像在说这些伟大的事物都像眼前的自然界一样真实存在。

“平生击奸手,发踪自桐庐。” 这两句中,“平生击奸手”可能是指诗人的某种行为或立场,而“发踪自桐庐”则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意思是从一个特定的起点(或者说,一个重要的事件)开始展现自己的脚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书写过程的描述以及文化传承与个人态度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自信,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道德、重视文学和个人修养的一般特点。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常子正

骨鲠当朝迹未尘,但知谋国不谋身。

试看犀角龟文表,真是鸾台凤阁人。

短别可堪驰梦驿,小诗聊为写情亲。

雪山满眼寒潮急,凭仗归鸿一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傅丈见寄(其一)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馀挂钵解茶囊。

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

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

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傅丈见寄(其二)

土瓜甘蔗窖深藏,青李来禽子在囊。

胜日园林吾有分,暮年歌酒尔无忘。

扫除金屑不到眼,尽力石田难救荒。

每遇北风长引领,皖公山下是桐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上待客不至

烟雾濛濛远岫埋,沙边特为小徘徊。

行人又向去处去,客子未知来不来。

诗似芙蓉临水出,人如杨柳待风开。

何时见此消愁眼,更责后期倾玉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